引言
1 引言
王建民摄
我国陆地海岸线狭长,涉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 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我国共有滨海湿地 5 795 900 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 11 %(国家林业局,2015)。东部沿海 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住着全国 40 %的人口,是我国经济总量*大的区域,占全国 GDP的 58 .6%。我国沿海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有河口、三角洲、滩涂、红树林、珊瑚礁等多种典型的湿地类型。
中国沿海复杂多样的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东亚 -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支撑着数百万只水鸟,在维持迁徙水鸟的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arter,2002; Bai et al.,2015)。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土地围垦和湿地退化等主要原因,天然滨海湿地面积显著下降(Ma et al.,2014; Murray et al.,2014)。众多依赖这些天然滨海湿地的水鸟种群数量正在快速下降。因此,需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措施。
面对中国沿海水鸟种群快速下降的局面,*有效的方法是找到水鸟分布的重要栖息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行动( Chan et al.,2019; Zhang et al.,2017)。重要鸟区方法是目前全球在确定水鸟多样性热点区域时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重要鸟区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在全球范围内受威胁的物种、分布范围有限的物种、生物群落限制物种和群聚性鸟种( BirdLife International,2014a, 2014b)。
当前,很多研究利用不同来源的数据,使用重要鸟区方法针对不同的区域识别出了很多水鸟重要栖息地。 Chan等(2019)使用 2008~ 2018年的水鸟调查数据,根据重要鸟区标准,识别出了连云港沿岸多块水鸟重要栖息地,并分析了这些栖息地受围垦影响的变化情况; Bai等(2015)利用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组在沿海 11省(自治区、直辖市)收集的水鸟调查数据,识别出了沿海多个水鸟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Peng等(2017)使用 2014年和 2015年在江苏东台条子泥、如东小洋口和东凌沿岸的水鸟调查数据对 Bai等(2015)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这些研究存在以下可改进的方面:首先,多数现有研究所涉及的空间尺度较小,因水鸟调查很多时候难以在大的空间范围上展开,所得到的热点区域仅能反映局部情况。现有的研究所识别出的水鸟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更多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水鸟在空间上的聚集情况,而水鸟由于受外界环境变化,尤其是栖息地的影响,很容易发生空间聚集的位置变化( Yang et al.,2011),因此,需要利用*新的调查数据对现有栖息地的重要性进行更新评估。同时,在重要栖息地分布的、满足重要鸟区标准的水鸟物种和数量也可能发生相应变化,因此,需要更新原有区域的相关物种信息。
其次,使用的数据源比较单一。当前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野外系统调查数据识别出水鸟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而对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献,以及公民数据库中的水鸟调查数据利用较少,由此得出的水鸟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可能会有所遗漏。
当前公开的动植物数据库,以及专门的鸟类数据库对于补充新的数据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美国 eBird数据库、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 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GBIF)和中国观鸟记录中心(BirdReport)存储着大量的水鸟调查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数据库后台专业人员矫正,数据质量得到很大程度保障,因而被大量运用于水鸟生物多样性估计评估上(Sullivan et al.,2014; Xu et al.,2019)。
本书主要通过整合多种来源的水鸟调查数据,分析评估中国沿海水鸟重要栖息地,并更新已有重要栖息地中满足重要鸟区标准的物种信息,为开展相应的保护行动、缓解中国沿海水鸟种群数量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
2 评估方法
王建民摄
2.1 多源水鸟调查数据获取
本研究所利用的水鸟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 4条途径。
1)鸟类调查报告。①中国沿海水鸟调查报告(2005~ 2013):自从 2005年就开始进行水鸟调查,调查范围主要为中国沿海潮间带湿地,覆盖了中国沿海 11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区域。②亚洲水鸟调查报告(1987~ 2007):涉及中国沿海区域。③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2018~ 2019):由国际湿地组织的水鸟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本研究区的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和江苏省沿海地区。
2)鸟类调查数据库。数据库包括 eBird、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 GBIF)和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等,它们是鸟类调查记录的重要网站,数据主要来源于观鸟爱好者上传的调查记录,并经过质量审核后发布共享,目前这些记录已经被广泛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 eBird数据库可根据数据申请需求提供所需的数据集。本研究根据需求向 eBird提供了时间、区域范围和物种名称,获得了 eBird所储存的中国区域有记录的水鸟数据集。 GBIF和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数据库网站提供获取数据的需求窗口,本研究根据区域名称、水鸟物种名称和调查时间进行数据下载。
3)公开发表和录用的文献数据。在中国知网、 Web of Science数据库网站、百度学术、谷歌学术和与鸟类学相关的期刊官网上,以物种中文名称和拉丁文名称为检索词,搜集文献中的水鸟数据,包括水鸟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水鸟调查点名称、调查点经度、调查点纬度、水鸟种群数量及数据来源等信息。
4)实地水鸟调查数据。在搜集上述来源数据的基础上,于 2019年 3月中旬至 5月中旬水鸟集中北迁时间段,在江苏盐城市东台条子泥区域、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江苏连云港市临洪河口和青口河口、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卦滩、大神堂沿岸滩涂湿地,以及河北滦南县南堡湿地等共 71个调查点开展实地水鸟调查。调查时间选择退潮时期,针对每个区域,每隔100~ 1000 m(视区域鸟况而定)使用单筒望远镜和鸟类计数器对周围临近区域水鸟扫描计数,对于正在上空飞行的水鸟不计数。同一个区域,同一个物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