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藻类图集
0.00     定价 ¥ 3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83684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常见藻类图集》记述了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及其主要支流地区常见藻类8门12纲25目52科147属667种(含变种及变型),其中,蓝藻门9属23种,裸藻门6属33种5变种,绿藻门34属86种15变种1变型,甲藻门3属6种,隐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2种,黄藻门1属1种,硅藻门91属460种30变种2变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常见藻类图集》记录了每个物种的中文名、拉丁名、引证文献、形态特征、生境等信息,所有种类均附有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照片,共计212个图版。
展开
精彩书摘
蓝藻门 Cyanophyta
  蓝藻是一类原核生物(prokaryote),又称蓝细菌(cyanobacteria),其形态为单细胞、群体或丝状体。细胞无色素体和真正的细胞核等细胞器,原生质体分为外部色素区和无色的中央区。色素区除含有叶绿素a、两种叶黄素外,还含有藻红素和藻蓝素,光合作用产物主要是蓝藻淀粉。无色中央区主要含有环丝状DNA,无核膜、核仁。蓝藻的细胞壁由3~4层黏肽复合物构成;单细胞和群体类蓝藻的细胞壁外层常有个体或群体胶被,丝状体类蓝藻的细胞壁外常具胶鞘;胶鞘和胶被分层或不分层,无色或具有黄、褐、红、紫、蓝等颜色。有些丝状蓝藻具异形胞,异形胞常为球形,细胞壁厚,内含物稀少,在光学显微镜下无色透明。异形胞的着生位置是蓝藻分类的重要特征。
  蓝藻的繁殖方式通常为细胞分裂,有些单细胞或群体类蓝藻可以形成外生孢子和内生孢子,丝状体类蓝藻除细胞分裂外,藻丝还能形成“藻殖段”,以“藻殖段”的方式进行营养繁殖。
  蓝藻在各种水体或潮湿土壤、岩石、树干及树叶上都能生长,不少种类还能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繁殖。水生蓝藻多在含氮较高、有机质丰富、偏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破坏湖泊景观和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生态危害。
  蓝藻的分类近年来变化较大,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出现了大量的新属和新种,许多常见的蓝藻类群分类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世界已报道的蓝藻约400属近5000种,本书收录常见蓝藻1纲3目6科9属23种。
  蓝藻纲 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 Chroococcales
  平裂藻科 Merismopediaceae
  平裂藻属 Merismopedia Meyen, 1839
  原植体为群体,由一层细胞组成平板状,群体胶被无色、透明、柔软,群体中细胞排列整齐,通常2个细胞为一对,2对为一组,4个小组为一群,许多小群集合成大群体,群体中的细胞数目不定,小群体细胞多为32~64个,大群体细胞多可达数百个以至千个。细胞浅蓝绿色、亮绿色,少数为玫瑰红色至紫蓝色,原生质体均匀。
  广泛分布在湖泊和池塘中,有时在夏季形成优势种,偶尔可以形成水华。
  优美平裂藻(图版1:1)
  Merismopedia elegans Braun ex Kützing,1849;朱浩然,1991,p.80,pl.XXXI,fig.13.
  细胞球形、半球形以至宽卵形,群体中的细胞数目悬殊,少的仅由16个细胞组成,多的可由数百个以至数千个细胞组成。群体目力可见,宽达数厘米。细胞排列较紧密。细胞内的原生质体均匀,蓝绿色或呈鲜艳的蓝绿色。细胞直径4.0~7.0μm。
  标本号:S25、S29、S30、S85、S89。
  分布:磨沟河、鹳河、干渠白河段、天津。
  2. 微小平裂藻(图版1:2)
  Merismopedia tenuissima Lemmermann, 1898;朱浩然,1991,p.79,pl.XXXI,fig.9.
  群体微小,呈正方形,由16个、32个、64个、128个或更多个细胞组成,群体中的细胞常4个成一组,群体胶被薄。细胞球形、半球形,外具较明显或完全溶化的胶被。原生质体均匀,蓝绿色。细胞直径1.3~2.0μm。
  标本号:S53。
  分布:汉库。
  腔球藻属 Coelosphaerium N.geli,1849
  原植体为群体,球形、长圆形、椭圆形或略不规则。群体胶被厚,无色,均匀或具辐射状纹理;个体胶被缺或不明显。细胞球形、半球形、椭圆形或倒卵形,在群体胶被表面下排成完整的一层,形成中空的群体。
  分布在湖泊、池塘中,常与微囊藻水华混生。
  1. 居氏腔球藻(图版1:3)
  Coelosphaerium kuetzingianum N.geli,1849;胡鸿钧和魏**,2006,p.60,pl.II-8,fig.3.
  群体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3~50μm,群体胶被无色透明。细胞近球形,单一或成对,在群体胶被的表面下排成一单层。原生质体均匀。细胞直径1.5~3μm。
  标本号:S59、S80。
  分布:汉库、丹库。
  乌龙藻属 Woronichinia (Unger) Elenkin,1933
  原植体为群体,略为球形、肾形或椭圆形,通常由2~4个亚群体组成肾形或心形复合体;具无色、较透明胶被,胶被离细胞群体边缘较窄,5~10μm;群体中央具辐射状或平行的分枝状胶质柄。细胞胶质柄常向外延伸形成类似管道状物,也使得胶被变厚,形成透明的放射层。细胞为长卵形、宽卵形或椭圆形,罕见圆球形。
  常分布在大小湖泊中,夏季有时可形成优势。
  赖格乌龙藻(图版2:5)
  Woronichinia naegeliana (Unger) Elenkin,1933;虞功亮等,2011,p.10,fig.1.
  群体球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心形,通常由多个小群体组成复合体,表面扭*,不处于一个平面;胶被厚,无色或微黄色,较模糊;群体外围有呈辐射状较紧密单层排列的细胞。细胞末端具不易见的管状胶质柄,胶质柄在群体中央呈放射状分布,细胞胶质柄常向外延伸形成类似管道状物,形成透明的放射层。细胞蓝绿色,具气囊,卵形或椭圆形,长4.2~10.1μm,宽3.7~5.6μm。
  标本号:S41、S60、S79、S80、S81、S82、S84、S85。
  分布:汉库、丹库、干渠白河段。
  微囊藻科 Microcystaceae
  微囊藻属 Microcystis Kützing,1833
  原植体为不定形群体,常形成肉眼可见的团块,自由漂浮于水中或附生于水中其他基物上。群体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具穿孔,形成网状或窗格状团块;胶被无色透明,少数种类有颜色;细胞数目极多,排列紧密而无规律,少数具两两成对的情况。个体细胞无胶被,球形或椭圆形,具气囊,但是一些群体中少量细胞无气囊,常出现在群体边缘处,光学显微镜下透亮。
  广泛分布在湖泊、池塘、河道等水体中,是蓝藻水华的主要组成成分。
  1. 假丝微囊藻(图版1:4)
  Microcystis pseudofilamentosa Crow,1923;虞功亮等,2007,p.734.figs.13-14.群体窄长,带状,每隔一段有一个收缢,整个形成类似分节的串联体,一般宽17~35μm,长可达1000μm;胶被无色透明,不明显,易溶解,无折光;胶被内细胞排列密集,充满胶被。细胞球形。原生质体蓝绿色或茶青色。细胞直径3.6~6.8μm,均值(5.2±0.71)μm。
  标本号:S20。
  分布:丹库。
  2. 铜绿微囊藻(图版1:5)
  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ing,1846;虞功亮等,2007,p.729,figs.1-2.
  群体形态变化较大,不规则形状;胶被也常破裂或穿孔,使群体成为树枝状或似窗格的网状体,胶被无色或微黄绿色,明显,无分层。细胞球形,排列较紧密。细胞直径3.8~6.7μm,均值(5.2±0.55)μm。
  标本号:S20、S40、S44、S57、S58、S61、S78、S80、S81、S83、S85。
  分布:丹库、汉库、泗河、丹江、干渠白河段。
  3. 水华微囊藻(图版1:6)
  Microcystis flos-aquae (Wittrock) Kirchner,1898;朱浩然,1991,p.16,pl.II,fig.8;虞功亮等,2007,p.731,figs.7-8.
  群体黑绿色或碧绿色,多为球形,较结实,成熟的群体不穿孔、不开裂;胶被不明显。细胞球形,密集。原生质体蓝绿色。细胞直径3.0~6.6μm,均值(4.8±0.45)μm。标本号:S36、S50、S51、S72、S81、S83、S84。
  分布:丹库、汉库、干渠白河段。
  4. 惠氏微囊藻(图版1:7)
  Microcystis wesenbergii (Komárek) Komárek ex Komárek,2006;虞功亮等,2007,p.737,figs.19-23.
  群体形态多样,有球形、椭圆形、卵形、肾形、圆筒状、叶瓣状或不规则形,常通过胶被串联成树枝状或网状,组成肉眼可见的群体;胶被无色透亮,明显,边界明确,坚固不易溶解,分层且有明显折光,离细胞边缘远,距离5~10μm或以上;胶被内细胞较少,细胞一般沿胶被单层随机排列,较少密集排列,有时也充满整个胶被。细胞较大,球形或近球形。原生质体深蓝绿色或深褐色。细胞直径4.6~10.9μm,均值(7.3±0.74)μm。
  标本号:S27、S34、S36、S79、S81、S82、S83、S85、S86。
  分布:鹳河、丹库、干渠白河段、干渠刁河段。
  5. 挪氏微囊藻(图版2:1-2)
  Microcystis novacekii (Komárek) Compère,1974;王全喜和庞婉婷,2023,p.10,fig.(1-14).
  群体球形或不规则球形,团块较小,直径一般50~300μm;群体之间通过胶被连接,一般为3~5个小群体连接成环状,群体内不形成穿孔或树枝状;胶被无色或微黄绿色,明显,边界模糊,易溶,无折光,离细胞边缘远,距离5μm以上;胶被内细胞排列不紧密,外层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少数细胞散离群体。细胞球形。原生质体黄绿色。细胞大小介于水华微囊藻与铜绿微囊藻之间,直径4.3~7.8μm,均值(5.1±0.71)μm。
  标本号:S72、S82、S84。
  分布:丹库、干渠白河段。
  6. 史密斯微囊藻(图版2:3)
  Microcystis smithii Komárek et Anagnostidis, 1995;虞功亮等,2007,p.734.figs.15-16.
  群体球形或近球形,不形成穿孔或树枝状;胶被无色或微黄绿色,易见,边界模糊,无折光,易溶解,离细胞边缘远,距离5μm以上;胶被内细胞稀疏而有规律地排列,单个或成对出现,细胞间隙较大,一般远大于其细胞直径。细胞球形,较小。原生质体蓝绿色或茶青色。细胞直径3.1~6.8μm,均值(5.3±0.63)μm。
  标本号:S17、S27、S38、S79、S83、S84、S85。
  分布:丹库、鹳河、汉库、丹库、干渠白河段。
  色球藻科 Chroococcaceae
  色球藻属 Chroococcus N.geli,1849
  原植体多为2~6个或更多细胞(很少超过64个或128个)组成的群体,群体胶被较厚,均匀或分层,透明或黄褐色、红色、紫蓝色。细胞球形或半球形,胶被均匀或分层。原生质体均匀或具有颗粒,灰色、淡蓝绿色、蓝绿色、橄榄绿色、黄色或褐色。
  广泛分布在池塘、湖泊、河道等水体中。
  膨胀色球藻(图版2:4)
  Chroococcus turgidus (Kützing) N.geli,1849;朱浩然,1991,p.34,pl.XI,fig.2.
  群体由2个、4个、8个或16个细胞所组成;胶被无色透明。细胞半球形,细胞相接触面处扁平。原生质体橄榄绿色、黄色,内具颗粒体细胞。细胞直径10~12.m,包括胶被时直径16~17.m。
  标本号:S38。
  分布:汉库。
  颤藻目 Oscillatoriales
  颤藻科 Oscillatoriaceae
  颤藻属 Oscillatoria Vaucher ex Gom
展开
目录
目录
蓝藻门 Cyanophyta
蓝藻纲 Cyanophyceae 2
色球藻目 Chroococcales 2
平裂藻科 Merismopediaceae 2
平裂藻属 Merismopedia Meyen, 1839 2
腔球藻属 Coelosphaerium Ngeli, 1849 2
乌龙藻属 Woronichinia (Unger) Elenkin, 1933 3
微囊藻科 Microcystaceae 3
微囊藻属 Microcystis Kützing, 1833 3
色球藻科 Chroococcaceae 5
色球藻属 Chroococcus Ngeli, 1849 5
颤藻目 Oscillatoriales 5
颤藻科 Oscillatoriaceae 5
颤藻属 Oscillatoria Vaucher ex Gomont, 1892 5
假鱼腥藻科 Pseudanabaenaceae 7
假鱼腥藻属 Pseudanabaena Lauterborn, 1915 7
念珠藻目 Nostocales 8
念珠藻科 Nostocaceae 8
束丝藻属 Aphanizomenon Morren, 1838 8
长孢藻属 Dolichospermum (Ralfs ex Bornet & Flahault) Wacklin, Hoffmann & Komárek, 2009 8
裸藻门 Euglenophyta
裸藻纲 Euglenophyceae 11
裸藻目 Euglenales 11
裸藻科 Euglenaceae 11
裸藻属 Euglena Ehrenberg, 1830 11
柄裸藻属 Colacium Ehrenberg, 1838 14
囊裸藻属 Trachelomonas Ehrenberg, 1834 14
陀螺藻属 Strombomonas Ehrenberg, 1830 16
鳞孔藻属 Lepocinclis Perty, 1849 18
扁裸藻属 Phacus Dujardin, 1841 19
绿藻门 Chlorophyta
绿藻纲 Chlorophyceae 22
团藻目 Volvocales 22
衣藻科 Chlamydomonadaceae 22
衣藻属 Chlamydomonas Ehrenherg, 1833 22
盘藻属 Gonium Müller, 1773 22
实球藻属 Pandorina Bory, 1826 23
空球藻属 Eudorina Ehrenberg, 1832 23
杂球藻属 Pleodorina Shaw, 1894 23
团藻属 Volvox Linnaeus, 1758 24
绿球藻目 Chlorococcales 24
绿球藻科 Chlorococcaceae 24
微芒藻属 Micractinium Fresenius, 1858 24
多芒藻属 Golenkinia Chodat, 1894 25
小桩藻科 Characiaceae 26
弓形藻属 Schroederia (Lemmermann) Korshikov, 1953 26
小球藻科 Chlorellaceae 26
顶棘藻属 Lagerheimiella Chodat, 1895 26
四角藻属 Tetraedron Kützing, 1845 27
月牙藻属 Selenastrum Reinsch, 1866 27
纤维藻属 Ankistrodesmus Corda, 1838 27
卵囊藻科 Oocystaceae 28
并联藻属 Quadrigula Printz, 1916 28
卵囊藻属 Oocystis Ngeli, 1855 28
网球藻科 Dictyosphaeraceae 29
网球藻属 Dictyosphaerium Ngeli, 1849 29
水网藻科 Hydrodictyaceae 29
水网藻属 Hydrodictyon Roth, 1797 29
盘星藻属 Pediastrum Meyen, 1829 30
空星藻科 Coelastruaceae 33
空星藻属 Coelastrum Ngeli, 1849 33
集星藻属 Actinastrum Lagerheim, 1882 35
栅藻科 Scenedesmaceae 35
四链藻属 Tetradesmus Smith, 1913 35
十字藻属 Crucigenia Morren, 1830 36
栅藻属 Scenedesmus Meyen, 1829 36
共球藻纲 Trebouxiophyceae 42
共球藻目 Trebouxiales 42
葡萄藻科 Botryococcaceae 42
葡萄藻属 Botryococcus Kützing, 1849 42
丝藻纲 Ulothricophycees 43
丝藻目 Ulothricales 43
丝藻科 Ulothricaceae 43
丝藻属 Ulothrix Kützing, 1833 43
鞘藻目 Oedogoniales 43
鞘藻科 Oedogoniaceae 43
毛枝藻属 Stigeoclonium Kützing, 1843 43
鞘藻属 Oedogonium Link, 1820 44
胶毛藻目 Chaetophorales 44
胶毛藻科 Chaetophoraceae 44
毛鞘藻属 Bulbochaete Agardh, 1817 44
双星藻纲 Zygnematophyceae 45
双星藻目 Zygnematales 45
双星藻科 Zygnemataceae 45
转板藻属 Mougeotia Agardh, 1824 45
水绵属 Spirogyra Link, 1820 45
鼓藻目 Desmidiales 46
鼓藻科 Desmidiaceae 46
新月藻属 Closterium Nitzsch ex Ralfs, 1848 46
鼓藻属 Cosmarium Corda ex Ralfs, 1848 47
凹顶鼓藻属 Euastrum Ehrenberg ex Ralfs, 1848 51
角星鼓藻属 Staurastrum Meyen ex Ralfs, 1848 52
甲藻门 Dinophyta
甲藻纲 Dinophyceae 55
多甲藻目 Peridiniales 55
裸甲藻科 Gymnodiniaceae 55
裸甲藻属 Gymnodinium Stein, 1878 55
多甲藻科 Peridiniaceae 55
拟多甲藻属 Peridiniopsis Lemmermann, 1904 55
角甲藻科 Ceratiaceae 56
角甲藻属 Ceratium Schrank, 1793 56
隐藻门 Cryptophyta
隐藻纲 Cryptophyceae 59
隐藻目 Cryptales 59
隐藻科 Cryptomonadaceae 59
蓝隐藻属 Chroomonas Hansgirg, 1885 59
隐藻属 Cryptomonas Ehrenberg, 1831 59
金藻门 Chrysophyta
金藻纲 Chrysophyceae 62
色金藻目 Chromulinales 62
锥囊藻科 Dinobryaceae 62
锥囊藻属 Dinobryon Ehrenberg, 1834 62
黄藻门 Xanthophyta
黄藻纲 Xanthophyceae 64
黄丝藻目 Tribonematales 64
黄丝藻科 Tribonemataceae 64
黄丝藻属 Tribonema Derbès et Solier, 1851 64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中心纲 Centricae 66
直链藻目 Melosirales 66
直链藻科 Melosiraceae 66
直链藻属 Melosira Agardh, 1824 66
沟链藻科 Aulacoseiraceae 66
沟链藻属 Aulacoseira Thwaites, 1848 66
海链藻目 Thalassiosirales 68
海链藻科 Thalassiosiraceae 68
海链藻属 Thalassiosira Cleve, 1873 68
筛环藻属 Conticribra Stachura-Suchoples & Williams, 2009 68
线筛藻属 Lineaperpetua Yu, You, Kociolek & Wang, 2023 69
骨条藻科 Skeletonemataceae 69
骨条藻属 Skeletonema Greville, 1865 69
冠盘藻科 Stephanodiscaceae 69
冠盘藻属 Stephanodiscus Ehrenberg, 1845 69
环冠藻属 Cyclostephanos Round, 1987 70
小环藻属 Cyclotella (Kützing) Brébisson, 1838 70
蓬氏藻属 Pantocsekiella Kiss & ács, 2016 72
碟星藻属 Discostella Houk & Klee, 2004 72
琳达藻属 Lindavia (Schütt) De Toni & Forti, 1900 73
塞氏藻属 Edtheriotia Kociolek, You, Stepanek, Lowe & Wang, 2016 74
盒形藻目 Biddulphiales 74
盒形藻科 Biddulphiaceae 74
侧链藻属 Pleurosira (Meneghini) Trevisan, 1848 74
角毛藻目 Chaetocerotales 74
刺角藻科 Acanthocerataceae 74
刺角藻属 Acanthoceras Honigmann, 1910 74
羽纹纲 Pennatae 76
脆杆藻目 Fragilariales 76
脆杆藻科 Fragilariaceae 76
脆杆藻属 Fragilaria Lyngbye, 1819 76
肘形藻属 Ulnaria (Kützing) Compère, 2001 80
栉链藻属 Ctenophora (Grunow) Williams & Round, 1986 82
平格藻属 Tabularia Williams & Round, 1986 83
十字脆杆藻科 Staurosiraceae 83
十字脆杆藻属 Staurosira Ehrenberg, 1843 83
窄十字脆杆藻属 Staurosirella Williams & Round, 1988 84
假十字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