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动机与背景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三、主要贡献与创新
(一)研究视角方面的创新
(二)研究内容方面的贡献
(三)研究对象方面的特色
(四)研究方法方面的推进
第二章 政府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进
(二)本书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二、关于企业研发创新的概念界定
三、政府介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原因
(一)市场失灵
(二)锁定效应和学习失效
四、政府介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手段
(一)财政学视角下激励企业研发创新的手段
(二)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对比
(三)税收的作用与原则
(四)企业研发创新策略及其税收激励
(五)研发创新税收激励与税收基本原则的关系
五、税收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的作用机理
(一)税收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机理
(二)税收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产出的作用机理
第三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及判断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判断标准
(一)主要判断方法
(二)本书的判断标准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及税收敏感性分析
(一)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及税收敏感性
(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及税收敏感性
(三)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及税收敏感性
(四)成熟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及税收敏感性
(五)衰退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及税收敏感性
第四章 政府激励企业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一、直接与研发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流转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财产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间接降低研发成本的“外围”税收优惠政策
(一)针对资金供给方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章 中国与代表性国家激励企业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一、直接与研发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流转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财产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各国直接与研发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总结
二、间接降低研发成本的“外围”税收优惠政策
(一)针对资金供给方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各国间接降低研发企业成本的“外围”税收优惠政策总结
三、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对各国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分析
(一)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对代表性国家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分析
(二)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对中国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的分析
四、中国激励企业研发创新的重点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措施
(二)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措施
(三)技术转让所得减免措施
第六章 企业有效税负对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研究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定义
(二)模型构建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整体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分行业和地区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分生命周期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一)整体样本回归分析
(二)分行业的样本回归分析
(三)分地区的样本回归分析
(四)分生命周期阶段的样本回归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六、本章的研究结论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研究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定义
(二)模型构建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整体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分行业和地区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分生命周期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一)整体样本回归分析
(二)分行业的样本回归分析
(三)分地区的样本回归分析
(四)分生命周期阶段的样本回归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一)变量设置
(二)匹配情况
(三)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净效应结果
六、本章 研究结论
第八章 企业有效税负对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产出的间接影响效应研究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企业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检验
(一)中介效应及其检验方法
(二)变量设置和模型构建
(三)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三、企业有效税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产出的间接影响研究
(一)变量定义
(二)模型构建
(三)描述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