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1.1 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1.2 地貌类型
1.1.3 成土母质
1.1.4 土地资源概况
1.2 农业生产概况
1.2.1 耕地资源特点及动态变化
1.2.2 种植制度的演变与建议
第2章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2.1 采样
2.1.1 采样方法
2.1.2 调查内容
2.1.3 调查步骤
2.2 样品分析
2.2.1 分析项目
2.2.2 分析方法
2.2.3 实验方法
2.3 耕地质量评价
2.3.1 评价依据
2.3.2 评价指标
2.3.3 评价方法
2.4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4.1 资料收集与整理
2.4.2 属性数据库
2.4.3 空间数据建立
2.4.4 系统整合与资料汇总
2.4.5 数据库的建立
2.4.6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
第3章 立地条件
3.1 土壤
3.1.1 土壤类型
3.1.2 母质类型与土壤结构
3.2 地形地貌
3.2.1 地貌类型
3.2.2 海拔
3.2.3 坡度、坡向、坡形
3.3 水文
3.3.1 季节气候特点
3.3.2 水资源
3.3.3 可利用水资源量及水质概况
3.4 生物
3.4.1 生物种类
3.4.2 病虫害状况
第4章 耕地土壤属性
4.1 耕地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4.1.1 土壤质地
4.1.2 土壤耕层厚度
4.1.3 土壤障碍层次
4.1.4 土壤容重
4.2 扬州市耕地土壤肥力30年变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4.2.1 研究区域概况
4.2.2 数据来源
4.2.3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
4.2.4 土壤肥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5章 耕地质量评价
5.1 一级地
5.1.1 分布范围
5.1.2 主要特征
5.1.3 利用与管理建议
5.1.4 产量水平
5.2 二级地
5.2.1 分布范围
5.2.2 主要特征
5.2.3 利用与管理建议
5.2.4 产量水平
5.3 三级地
5.3.1 分布范围
5.3.2 主要特征
5.3.3 利用与管理建议
5.3.4 产量水平
5.4 四级地
5.4.1 分布范围
5.4.2 主要特征
5.4.3 利用与管理建议
5.4.4 产量水平
5.5 五级地
5.5.1 分布范围
5.5.2 主要特征
5.5.3 利用与管理建议
5.5.4 产量水平
5.6 六级地
5.6.1 分布范围
5.6.2 主要特征
5.6.3 利用与管理建议
5.6.4 产量水平
5.7 七级地
5.7.1 分布范围
5.7.2 主要特征
5.7.3 利用与管理建议
5.7.4 产量水平
5.8 八级地
5.8.1 分布范围
5.8.2 主要特征
5.8.3 利用与管理建议
5.8.4 产量水平
5.9 九级地
5.9.1 分布范围
5.9.2 主要特征
5.9.3 利用与管理建议
5.9.4 产量水平
5.10 十级地
5.10.1 分布范围
5.10.2 主要特征
5.10.3 利用与管理建议
5.10.4 产量水平
第6章 科学施肥
6.1 建立科学施肥指标体系
6.1.1 确定施肥指标体系的参数
6.1.2 氮肥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6.1.3 磷、钾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6.1.4 中、微量元素指标体系
6.2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的手机短信发布技术
6.2.1 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发布技术
6.2.2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的手机短信发布技术可行性建议
第7章 耕地养分演变
7.1 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演变
7.1.1 不同年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统计特征
7.1.2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7.1.3 不同功能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空演变
7.1.4 不同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7.2 扬州市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演变
7.2.1 不同年份土壤速效钾描述性统计
7.2.2 不同年份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
7.2.3 不同年份土壤速效钾的时空演变
7.2.4 不同因素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7.3 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演变
7.3.1 不同年份土壤有效磷描述性统计
7.3.2 不同年份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7.3.3 不同年份土壤有效磷的时空演变
7.3.4 不同因素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7.4 扬州市耕地土壤pH的演变
7.4.1 不同年份土壤pH描述性统计
7.4.2 不同年份土壤pH的空间分布特征
7.4.3 不同年份土壤pH的时空演变
7.4.4 不同因素对土壤pH的影响
第8章 作物生长遥感监测
8.1 作物长势遥感监测
8.1.1 基于遥感参数的作物生物量定量反演
8.1.2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作物SPAD遥感监测
8.2 作物产量遥感估测
8.2.1 作物产量遥感估测方法
8.2.2 作物产量遥感预测模型及应用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