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与名(精)/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082976
  • 作      者:
    作者:蒋海松|责编:薛迎春|总主编:於兴中//李其瑞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第一本从法律意义上研究古代“名”思想的论著,讨论了“名”概念的起源与演变、“名”与法的内在关系、“名”及其衍生概念的法律意义,以及诸子百家“名”思想中蕴含的法律意涵。“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范畴。本书认为,“名”是传统法哲学最核心的概念之一,甚至可称为“元概念”。“名”表达了法则、规范、标准、职位、法令等多重法律意义,甚至指代法律本身。
展开
目录
总序

绪论
一、名之神圣性
二、名之起源与内涵
三、法与名的关联
(一)法与指称性的名
(二)法与指导性的名
四、框架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古代典籍中的法与名
一、名之内涵、功用与各派言说
(一)名之内涵
(二)名之功用
(三)诸子百家论名之要旨
二、名法
(一)名法并举
(二)名与法之区别
(三)名法作为治国策略
三、刑名
(一)刑名与法家学派
(二)侧重逻辑关系的形名
(三)侧重政治法律的刑名
(四)形名与刑名之异同
四、正名
(一)正名的由来与发展
(二)正名之内涵
(三)正名之目的与价值
五、名分
(一)名与分
(二)名分之含义
(三)名分的功能与作用
(四)日本“大义名分”思想——兼及“名”的世界影响
六、名教
(一)名教的起源与内容
(二)名教的社会功能与实施方式
第二章 古代法典中的法与名
一、名例律与法典
(一)《曹魏律》刑名篇
(二)《唐律疏议》名例篇
(三)《宋刑统》名例篇
(四)《大明律》名例篇
(五)《大清律例》名例律
二、名分:律法之基石
(一)名分秩序与代表性礼法
(二)法典中的“名分”用语
三、干名犯义
(一)秦律相关规定
(二)汉律相关规定
(三)《唐律疏议》相关规定
(四)元代“干名犯义”条
(五)《大明律》“干名犯义”条
(六)《大清律例》相关规定
(七)干名犯义的近代争论与废除
四、与姓名相关的律法
(一)姓名
(二)名籍
(三)名田
(四)除名
五、家法族规与名分
(一)家法族规中的名分思想
(二)各地家法族规中“名分”实例
第三章 古代案例中的法与名
一、名与政治事件
(一)《资治通鉴》抨击“三家分晋”乱名
(二)卫出公父子争国
(三)宋代濮议之争
(四)明朝“大礼议”之争
二、名与刑事案件
(一)汉代“春秋决狱”
(二)服制案件
(三)除名
三、名与民事案件
(一)《名公书判清明集》有关“冒名”的案件
(二)《名公书判清明集》与名分思想
(三)其他民事案件与名分思想
第四章 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法与名
一、名之神奇:志怪小说中的姓名法术
(一)《封神演义》姓名法术
(二)《西游记》姓名法术
(三)蛇妖“叫名伤人”传说
(四)《搜神后记》姓名摄魂术
二、辩名释名以正风俗
(一)《尔雅》:词典之宗与正名之书
(二)《风俗通义》:“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
(三)《释名》:“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
三、古典文学作品中涉名的罪行
(一)干名犯义
(二)除名
(三)冒名顶替
四、名之法意语汇的文学呈现
(一)名法
(二)刑名
(三)名教
(四)名分
(五)名籍
余论:名之正负影响与批判性继承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