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理路与国际话语权构建)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8183056
  • 作      者:
    作者:王珂|责编:徐晓明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厘清有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与发展等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提出并充分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以人民立场作为发展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至上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以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民生指向;以“人民就是江山”作为发展的政治归宿。“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指明了新时代我国人民民主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总的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继续发力:一方面,要能够对西方民主的“批判”作出有效回应,揭露并批判其异化的本质;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我国人民民主的发展实践,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一、何为“全过程”?
二、“人民民主”概念辨析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集中表现
第一章 历史渊源:从“乌托邦”到“苏维埃”
第一节 “乌托邦”民主:空想社会主义的民主思想与试验
一、16-17世纪的“乌托邦”民主萌芽
二、18世纪“直接共产主义理论”中的民主思想
三、19世纪“乌托邦”民主的试验
第二节 公社民主:巴黎公社时期的人民民主雏形
一、巴黎公社开创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和政体模式
二、公社民主的主要表现及实践过程
第三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实践
一、苏联民主制度的特点
二、苏联民主在实践中的发展走向
第二章 守正与创新:我国人民民主的理论进路和实践探索
第一节 我国人民民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逻辑
一、国内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国际政治形势:“第二波”民主化与“两大阵营”的对抗
三、理论逻辑:“民主”与“专政”两个维度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的百年探索
一、建党百年与人民民主的探索历程
二、人民自由:人民民主的逻辑起点
三、人民平等、人民参与: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
四、人民共享:人民民主的新阶段
第三节 人民民主在我国的具体制度与实践形态
一、“三三制”: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实践
二、群众路线:我国人民民主的“传家宝”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障
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第三章 到达“善治”: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与治理效能的发挥
第一节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价值导向
一、人民立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根本政治立场
二、人民至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人民幸福: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民生指向
四、“人民就是江山”: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政治归宿
第二节 广度宽度高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三维路径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及发展路径的模型构建
二、在具体实践中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度”
三、在发展进程中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宽度”
四、在价值站位上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度”
第三节 实现国家治理“善治”目标的人民民主之维
一、人民民主在国家治理中的“四重维度”
二、到达“善治”的价值遵循与民主实现机制
第四章 祛魅与超越:对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批判”的批判
第一节 异化民主:对“批判”的批判
一、批判工具介绍:何为异化?
二、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真相:民主超载和民主失败
三、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异化的表现
第二节 人民民主的“两次超越”
一、“两次超越”的思路阐述
二、非线性叙事下人民民主的“两次超越”
三、当代启示: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话语权
第五章 构建话语权: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走向
第一节 民主话语权之争的现象与本质
一、话语权的理论渊源及内涵界定
二、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两重语境与本质意义
第二节 我国人民民主话语的探索历程及发展阶段
一、整合奠基阶段:新民主主义话语的胜利
二、确立发展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民主话语的走向
三、拓展创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民主话语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节 新时代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话语权的客观现实
一、成就与机遇: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问题与阻碍:客观局限性和西方一些国家的破坏
第四节 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话语权的具体路径
一、重构民主概念本身,掌握民主的“最终解释权”
二、充分发挥现代智能技术在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话语权中的积极作用
三、以实际效能不断引领、支撑和保障国际话语权的构建
结语:《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发布及其重要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