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术期刊
《语言学论丛》的办刊宗旨是提倡具体语言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研究相结合,以此来推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如果说之前的语言学经历了一个分化独立的过程,今天的语言学则是一个结合还原的发展,不仅仅是各种语言变体的结合,更是语言与人的结合,语言与社会的结合,直至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语言学论丛》奉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从中国的语言与语言学出发,放眼世界的语言与语言学,主要刊登海内外有关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方言和文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上述领域的严肃的学术评论。
潘海华、叶 狂 :汉语真的不是作格语言吗?
余德江:语言接触中的动态匹配机制
向思琪:语境型定指和知识型定指—从定指类型看万州话的“名+个”结构
余超:赣语万年话的双音节被动标记研究
徐毅发、王平夷:近代汉语抽象方式义“V1着V2”结构的形成发展及句法语义动因
钱有用、马淑香:试论韩国汉字音语音层次的判定方法
张道俊:《古十七部谐声表》论析
徐刚:论《尧典》“光被四表”之训诂及其神话背景
刘翔宇:“篦(边兮切)”的词义
蔡一峰:“ ”字考辨与“ 祷”新探
李子鹤:《永宁纳语的声调:词汇调与形态调系规则》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