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理论阐释与数理分析)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17026
  • 作      者:
    作者:裴宏|责编:田康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界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但目前仍有一些理论难点尚未完全得到阐释和澄清,相应的数理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化。本书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货币的概念和作用,剩余价值的实现、流通和分配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的积累过程四个方面对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之理论阐释和数理模型进行了新的探索。 和现有研究相比,本书更突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之间的对立统一;认为不应割裂马克思货币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及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在信用货币体系下,理解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初探。以此为基础,发展了马克思资本循环和周转模型,重新研究了固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化问题;对如何理解生产价格、地租和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等传统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从资本循环视角重新讨论了资本积累问题,并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进行了初步辨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一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
二 复杂劳动还原
三 市场价值
第二节 剩余价值理论
一 剩余价值
二 劳动力价值
第三节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数学表达
一 内禀价值
二 社会价值和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示
三 剩余价值
四 复杂劳动
第四节 对剩余价值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一 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
二 非生产部门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三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第五节 理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对线性模型的再思考
一 “标准模型”及其困境
二 “后标准模型”的形式及缺陷
三 中国学者对线性方法的研究
第二章 货币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中货而的本质及职能
一 马克思货币理论约内涵
二 价值尺度
三 流通手段
四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第二节 抽象货币的价值
一 内在货币与外在货币
二 货币的“价值形式”
第三节 抽象货币的流通
一 抽象货币的流通模型
二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
第四节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流通规律的进一步展开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实现、流通和分配过程
第一节 资本循环
一 资本循环模型的结构
二 《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资本循环
三 包含银行和信贷的资本循环
四 资本循环建模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一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内涵
二 资本循环模型中对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分析
三 经济均衡及稳态增长
第三节 资本周转:固定资本的建模研究
一 马克思的固定资本理论
二 基于联合生产的固定资本模型及其局限性
三 基于资本循环的固定资本动态周转模型
四 对固定资本理论的细节补充
五 对马克思固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第四节 金融资本和金融资产
一 金融资本和金融资产的概念
二 金融资产外生情况下的模型
三 金融资产的再次派生
四 工资支出的金融化
第五节 商业资本和一般商品的金融化
一 商业资本
二 一般商品的金融化
第六节 生产价格和地租
一 生产价格理论的内涵及其争议
二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三 地租和金融资本的关系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积累过程
第一节 资本积累过程
一 资本循环中的资本积累过程
二 资本循环视角下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再思考
第二节 资本积累视角下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一 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理论:一个资本积累理论
二 对置盐定理的再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