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8099023
  • 作      者:
    陈思纬
  • 出 版 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思纬
展开
内容介绍
在社会工作领域中,“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对人类生命历程进行剖析,使社会工作者能看穿个体行为背后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
人类的行为复杂而多变,本书从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入门,以生命历程为线索,讲述了从受孕、婴儿到老年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行为,以及可能面临的难题等知识,兼顾宏观理论与微观行为,期待为读者展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全貌。
《图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各单元搭配图解,可以帮助学习本科目的学生快速地建立完整的学习架构,并层次分明地吸收相关知识,提升学习效果,是一本值得参考的好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为了易于讨论人的生命周期,通常将人的发展分为受孕、怀孕到出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阶段。各发展期的主要概念简要说明如下(将另于本书其他单元,详细说明各期的发展):
一、受孕、怀孕到出生
人类生物体成长始于一个受精的细胞到无数细胞,在这段时间里,基本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形成,遗传和环境一同产生影响。在最初的几个月,生物体比起在任何其他成长周期里,都较易因负面环境影响而受伤。
二、婴幼儿期
婴儿在运动能力与协调方面成长,并发展感官技巧及使用语言的能力。他们与家庭成员和其他的照护者形成依恋关系,学习信任与不信任,并学习表达或抑制爱与情感,他们学习去表现基本的感觉和情绪,并且发展某些自我和自主意识,他们此时已被证明在人格及气质上有相当大的差异。
三、儿童期
在儿童期的早期(3~5岁),儿童持续在生理、认知、语言方面快速成长,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及性别和角色认同。在儿童期的中期(6~11岁),他们变得有能力去了解世界,并且进行逻辑性思考。家庭关系的特性持续在情绪、社会适应方面,发挥重大影响力。
四、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是介于儿童期与成年期间的一个过渡期。在青春期早期(12~14岁)性成熟发生,并且开始产生有条理的操作思考。当青少年设法从父母处获得更多自主时,他们也想要增加与同伴的联系和亲密的归属感及友谊。正向的认同感形成是一项重要的心理社会任务,青春期晚期(15~19岁)青少年开始设法完成学业,随着与他人友善和亲密相关能力的发展,他们也会逐渐发展出亲密关系。
五、成年期
发展亲密关系、做职业的选择并获得职场上成功,是成年期的重要任务。年轻的成年人会开始面对其他的抉择,例如:无论是结婚需要选择--位伴侣,还是决定是否成为父母。有些人可能会面对因离婚或再婚而产生一个重新组成的家庭。在这个时期做出的许多决策,为往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六、中年期
在中年期,许多人开始感觉社会的及生理的时钟一分一秒走着,中年危机发生在某些人身上。此阶段是一个多数人达到最大的个人、社会责任和工作成功的时期。然而,在调适过程中需要做到身体上的改变,并且改变情绪、社会和工作的处境。
七、老年期
老年期属于调适的重要时期,重点是适应生理改变的能力(生产力)、个人和社会的处境,以及人际关系。人们会提高对健康照护的注意力,许多人在这个生命阶段,表现出高度的喜悦,以及对生命的满足,并且对死亡感到些许恐惧。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入门
1-1人的发展阶段002
1-2生命周期发展的哲理004
1-3生命周期发展的哲理(续1)006
1-4生命周期发展的哲理(续2)008
1-5社会工作必须学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原因010
1-6 社会功能012
1-7人类行为与问题的概念化:微观、中介和宏观层面014
1-8社会环境中所涉及的多重系统016
1-9评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多方面架构:基本概念018
1-10评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多方面架构:应用020
1-11人在环境中(PIE )022
1-12个人与环境间的交流(TIE)024
1-13评估发展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026
1-14 生命历程观点:缘起、假设与问题028
1-15生命历程观点:主要概念030
1-16生命历程观点:重要议题032
1-17生命历程观点:重要议题(续1)034
1-18生命历程观点:重要议题(续2)036
1-19生命历程观点:优势与限制038
1-20生命全期发展040
1-21态度042
1-22信息加工:基本观念044
1-23信息加工:各子系统的功能(意识与定向感、知觉)046
1-24信息加工:各子系统的功能(注意力、学习力)048
1-25信息加工:各子系统的功能(记忆力)050
1-26信息加工:各子系统的功能(记忆力)(续)052
1-27信息加工:各子系统的功能(理解力、推理与判断力)054
第二章 行为发展的理论
2-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性心理发展058
2-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人格结构060
2-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心理防御机制062
2-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础概念064
2-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四阶段066
2-6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四阶段(续)068
2-7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总体概念070
2-8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072
2-9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074
2-10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续)076
2-11吉利根女性道德发展观点078
2-12马斯洛需求层次论080
2-13 行为和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082
2-14行为和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理论084
2-15行为和学习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086
2-16系统理论:总体概念088
2-17系统理论:关镀概念090
2-18 系统理论:关键概念(续)092
2-19生态系统理论:总体概念094
2-20生态系统理论:关健概念096
2-21优势观点:总体概念098
2-22优势观点:关键概念100
2-23功能论:涂尔干功能论、默顿结构功能论102
2-24功能论: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104
2-25符号互动论:总体概念106
2-26符号互动论:米德互动论、库利镜中之我、戈夫曼戏剧理论108
2-27女性主义理论:基本原则110
2-28女性主义理论:主要流派112
2-29文化观点:基础概念114
2-30文化观点:克罗斯的文化能力交互模型116
第三章 受孕、怀孕到出生
3-1受孕120
3-2避孕与不孕症122
3-3产前检查124
3-4怀孕期的并发症126
3-5胎儿发育128
3-6影响胎儿发育的物质130
3-7影响胎儿发育的物质 (续) 132
3 -8 生产过程与方式 134
3-9 新生儿评估量表 136
3-10新生儿的反射动作 138
3-11新生儿的先天缺陷140
3-12遗传异常142
3-13 墮胎(人工流产) 144
第四章 婴幼儿期
4-1婴幼儿生理发展的重要原则 148
4-2婴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观点) 150
4 -3婴幼儿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观点) 152
4-4鲍尔比依恋理论154
4-5 安斯沃思依恋理论 156
4-6 婴幼儿的气质 158
4-7 婴幼儿的情绪 160
4- 8婴幼儿的语言发展162
第五章 儿童期
5-1 儿童期的生理发展 166
5-2儿童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观点) 168
5-3儿童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观点) (续) 170
5-4儿童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观点) 172
5-5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 174
5-6 智力:智力的理论 176
5-7 智力:智力测验178
5-8 生长迟缓180
5-9 学习障碍182
5-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184
5-11 自闭症186
5-12儿童的性别认同与发展 188
5-13儿童的负 面情绪反应190
5-14儿童的负面情绪反应 (续) 192
5-15儿童的人际意识与友谊发展 194
5-16儿童的游戏196
5-17儿童的游戏 (续) 198
5-18儿童诠释事件的风格 200
5-19儿童的攻击行为 202
5-20儿童的攻击行为 (续) 204
5-21儿童与媒体 206
5-22鲍姆林德的教养风格理论 208
5-23霍夫曼的父母管教策略理论210
5-24亲职教育模式 212
5-25 亲职教育模式(续1) 214
5-26亲职教育模式(续2) 216
5-27家庭的形态218
5-28儿童福利服务220
5-29儿童虐待发生的理论 222
5-30儿童虐待类型: 身体虐待224
5-31儿童虐待类型: 身体虐待(续)226
5-32儿童虐待类型: 儿童疏忽228
5-33儿童虐待类型: 情绪虐待230
5-34儿童虐待类型:性虐待232
5-35父母离婚与儿童发展 234
5-36父母离婚与儿童发展 (续1) 236
5-37父母离婚与儿童发展(续2) 238
5-38父母离婚与儿童发展 (续3) 240
5-39父母离婚与儿童发展(续4) 242
5-40父母离婚与儿童发展(续5) 244
5-41父母离婚与儿童发展 (续6) 246
5-42父母离婚与儿童发展 (续7) 248
5-43校园霸凌250
第六章 青少年期
6-1 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 254
6-2 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续) 256
6-3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观点) 258
6-4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观点) 260
6-5青少年期的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的道德伦理两难案例) 262
6-6 青少年期常见的健康问题 264
6-7 青少年的自尊心发展 266
6-8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268
6-9青少年的自我独立270
6-10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 272
6-11青少年的性议题:性与性别274
6-12青少年的性议题: 性行为276
6-13青少年的性议题: 未婚怀孕278
6-14 青少年的性议题:同性恋280
6-15青少年的性议题: 同性恋(续)282
6-16 青少年自杀:基本概念284
6-17 青少年自杀: SAD PERSONS量表286
6-18青少年自杀: 治疗建议288
6-19青少年的物质滥用 290
6-20青少年犯罪: 基本概念292
6-21青少年犯罪: 解释犯罪的理论(默顿的失范理论) 294
6-22 青少年犯罪:解释犯罪的理论(标签理论、差异交往理论) 296
6-23 青少年犯罪:解释犯罪的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文化传递论) 298
第七章 成年期
7-1成年初显期302
7-2成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304
7-3成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观点) 306
7-4列文森生命架构(生活结构)理论308
7-5沟通的模式310
7-6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312
7-7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 (续) 314
7-8 爱情的发展316
7-9 婚姻:配偶的选择318
7-10婚姻: 家庭生命周期320
7-11 婚姻:婚姻满意度322
7-12 强暴议题324
7-13 强暴议题(续1) 326
7-14强暴议题(续2) 328
第八章 中年期
8-1 中年期的生理发展 332
8-2 中年期的生理发展(续1) 334
8-3 中年期的生理发展(续2) 336
8-4 中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观点) 338
8-5中年期的人格发展340
8-6中年期的心智发展342
8-7中年期的职场生活 344
8-8中年期的职场生活 (续) 346
8-9 中年危机348
8-10家庭压力理论: 希尔的ABC- X模式350
8-11家庭暴力352
8-12家庭暴力(续) 354
第九章 老年期
9-1老年期:定义老年的基本概念358
9-2 老年期的生理发展 360
9-3老年期的心理社会 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观点) 362
9-4 老年期的发展 364
9-5老年期的发展(续)366
9-6老化的生物学理论368
9-7解释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撤退理论、活动理论和连续理论370
9-8 解释老化的社会学理论:角色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 372
9-9解释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生命历程观点和年龄阶层化观点374
9-10成为祖父母376
9-11退休生活378
9-12生命回顾380
9-13成功老化382
9-14老人的精神违常 384
9-15老人虐待386
9-16 善终服务388
9-17长期照顾390
9-18悲伤过程模式392
9-19悲伤辅导 394
9-20悲伤辅导(续) 39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