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年6月13日巴黎-布鲁塞尔铁路开通,1500名旅客接受“北方铁道”公司的经营者雅姆斯·罗斯柴尔德男爵的邀请,搭上首航火车。受邀的旅客包括法国国王之子内穆尔公爵和蒙庞西埃公爵、法国和比利时的官员们、大仲马、雨果、戈蒂埃、柏辽兹等名人。这条铁路并非第一条“国际”铁路,但却被视为最重要的,因为它连接了法国和低地国、英国与德语区。铁路穿越国界,就此开启了欧洲文化的新时代。作家、艺术家、歌剧团、乐队和戏剧演员成为搭乘火车的常客,国际市场向量产的画作复制品、书籍、乐谱、剧本等印刷品开放。国外旅游的开始让欧洲人认知到彼此的共同性,也开始挖掘出所谓的“欧洲性”。
费吉斯通过俄罗斯作家伊凡·屠格涅夫、法国女高音保琳娜·维亚尔多,以及保琳娜的丈夫——艺术评论家路易·维亚尔多三人,展现欧洲如何在19世纪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艺术与资本主义的相遇如何在铁路时代推动“欧洲文化”与“经典”的塑造。他们三人的足迹遍布欧洲各国,积极参与或推动艺术和艺术资本市场。而他们的国际交友圈,也让他们成为重要的文化中介,促成许多作家、艺术家、音乐家横跨欧洲建立跨国艺术市场,最后推动欧洲文化共同体的诞生。文学、音乐、绘画借由资本市场流通全欧洲,成为各国民众共同阅读、聆听、鉴赏的作品,大家开始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共享同一种“欧洲文化”并视之为现代文明的结晶,并以“欧洲人”这一身份认同为荣,进而催生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繁华多彩的文化盛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