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1949年间出现了一种以反映时代情境与民众生存状态为主的民间歌谣,其内容承载了20世纪头十年到40年代有关“革命”的社会记忆,同时也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成为与时代“共名”的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其解读与阐释需要依附于特殊的时代情境,但是它所承载的社会记忆转化为一种共同的文化符号,熔铸为社会的共同情感。本书通过系统梳理民间歌谣的流变与功能、革命内容歌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东方红》《小放牛》《南泥湾》等个案进行分析,提炼歌谣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基本话语,在理论层面厘清以“革命”为主题的歌谣发展历程,凸显其“人民性”,从而对民间歌谣的构成、功用、价值、意义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研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