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言:中西哲学交流的真正对话者
第一编 柏拉图研究
论柏拉图的回忆说
柏拉图论理念之间的分有
柏拉图“通种论”研究
《理想国》中的正义:一个逐步发展的悖论
第二编 亚里士多德研究
拯救现象: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比较哲学方法
亚里士多德论ON
亚里士多德的存在的核心意义是什么?
《形而上学》7、8、9卷中形质论的两种观念
亚里士多德论幸福:在柏拉图的《国家篇》之后
“活得好”与“做得好”:亚里士多德幸福概念的两重含义
第三编 中国的希腊哲学研究
陈康先生的遗产
陈康与亚里士多德——读《陈康:论希腊哲学》札记之一
冯友兰与希腊哲学
第四编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
“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德性:孔子与亚里士多德
Being的语言:在亚里士多德与中国哲学之间
第五编 比较研究与德性伦理学
古代德性伦理学的实践性:希腊与中国
追寻苏格拉底和孔子:自我、德性与灵魂
遵循自然生活:斯多葛学派与道家
论万百安《孟子》一书中“仁”的翻译
中国宇宙论是形而上学吗?
新儒学的《宣言》与德性伦理学的复兴
附录 研究·书评·对话
余纪元著作中的理论与实践
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普遍性要求——以余纪元的相关论述为中心的讨论
关于比较哲学方法的几个问题——从余纪元的《德性之镜》说起
通过美德伦理学超越传统——余纪元著《德性之镜》的评论
余纪元著《德性之镜: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评论
以亚里士多德之镜观照儒家伦理学?
余纪元、孔子和仁
丽莎·拉斐尔斯论《德性之镜》之评析
写在《德性之镜》之后——对我的批评者的回应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