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4 研究的概念界定
1.4.1 农地流转的概念界定
1.4.2 特色种植业的概念界定
1.4.3 农地流转与特色种植业的关联性
1.5 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1.5.1 可拓学理论
1.5.2 系统动力学理论
1.5.3 目标规划理论
1.5.4 博弈论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1 研究的内容
1.6.2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农地流转的背景
2.2 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
2.2.1 我国农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2.2.2 实施农地流转的主要优势
2.3 实施农地流转的必要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地流转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可拓分析
3.1 可拓学
3.1.1 物元分析
3.1.2 事元分析
3.1.3 关系元分析
3.1.4 可拓集的分析
3.1.5 可拓逻辑
3.2 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可拓分析
3.2.1 确定不相容问题
3.2.2 共轭分析
3.2.3 相关分析
3.2.4 蕴含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地流转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可拓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例
4.1 辽西地区概况
4.1.1 辽西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4.1.2 朝阳市农业现状
4.1.3 朝阳市特色种植业生产的特征
4.1.4 朝阳市特色种植业发展的优势
4.1.5 朝阳市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劣势
4.1.6 朝阳市主要农产品
4.1.7 朝阳市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可拓分析
4.1.8 构建农地流转特色种植业的可拓模型——以朝阳市为例
4.1.9 朝阳市特色种植业的可拓决策
4.2 构建特色种植业结构的目标规划模型
4.2.1 构建目标规划模型
4.2.2 计算目标规划模型
4.3 优化特色种植业结构实证研究
4.3.1 朝阳县的基本概况
4.3.2 朝阳县特色种植业种植结构的目标规划
4.3.3 朝阳县特色种植业种植结构的优化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地流转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动态研究
5.1 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思想
5.2 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步骤
5.3 农地流转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系统的特征
5.4 农地流转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的系统分析
5.4.1 生态环境系统
5.4.2 社会环境系统
5.4.3 经济环境系统
5.4.4 特色种植业发展系统间的因果关系图
5.4.5 特色种植业系统间的SD流程图
5.5 农地流转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的SD模型
5.5.1 经济
5.5.2 生态
5.5.3 社会
5.6 特色种植业发展SD模型参数的确定与方案设计
5.6.1 确定主要参数
5.6.2 仿真方案的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地流转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动态实证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例
6.1 朝阳市
6.1.1 北部低山丘陵林牧油区
6.1.2 中部丘陵沿河棉粮果区
6.1.3 南部低山果林牧区
6.2 朝阳县农业
6.3 朝阳县林业与果业
6.4 朝阳县农地流转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的SD模型
6.4.1 模型定义
6.4.2 各子系统模型的因果关系分析
6.4.3 各子系统模型的SD流程图
6.4.4 农地流转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的模型方程
6.5 系统仿真方案设计
6.6 系统仿真结果比较
6.7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第7章 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动态合作博弈
7.1 朝阳县种植业的动态合作关系
7.2 动态合作博弈的特征
7.2.1 基本概念
7.2.2 基本特征
7.3 构建动态合作博弈分析的模型
7.3.1 假设条件
7.3.2 构建模型
7.3.3 Shapley值法
7.4 应用实证
7.5 农地流转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的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