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设计共生(基于武汉设计之都建设的实践与对策研究)/新思维新视点新力量设计丛书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2424198
  • 作      者:
    作者:魏正聪|责编:李彦玲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设计创新作为切入点,将生物学共生理论引入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中,探索设计与城市共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设计与城市共生的理想图式。理论层面上,从城市绿色转型的机理、设计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趋势,探索设计与城市共生的核心机制;实践层面上,对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的发展经验和典型模式进行总结,对武汉“设计之都”建设的心路历程和具体措施展开回顾,对武汉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展开实证分析,剖析武汉获批“设计之都”以来设计产业与城市共生发展的效果,构建设计与城市共生的理想模型,探索推动设计与城市共生的实践路径和具体举措。 本书主要供设计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研究者和高校师生学习使用,亦可为政府制定城市转型发展、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
目录
1 绪论
2 基本概念界定
2.1 设计与设计学科发展
2.1.1 设计的起源
2.1.2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2.2 设计产业的概念与分类
2.2.1 设计产业的概念
2.2.2 设计产业的分类
2.3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2.3.1 古代城市的起源
2.3.2 工业化城市的出现
2.3.3 现代城市的演进
3 设计与城市共生的历史形态演变
3.1 从田园城市到文化城市
3.1.1 全球蔓延的新城运动
3.1.2 新城市主义与城市文化复兴
3.2 城市文化形态的多重面向
3.2.1 城市文化的显性层面
3.2.2 城市文化的隐性层面
3.3 创意设计:城市复兴的手段
3.3.1 创意设计介入城市“装饰性复兴”
3.3.2 创意设计介入城市“旅游性复兴”
3.3.3 创意设计介入城市产业性复兴
4 “设计之都”:设计与城市共生的国际经验
4.1 “设计之都”项目概述
4.1.1 “设计之都”发起背景
4.1.2 全球入选世界“设计之都”的城市
4.1.3 各领风骚的中国“设计之都”
4.2 世界“设计之都”形成的常见模式
4.2.1 原发型设计之都
4.2.2 诱发型设计之都
4.3 世界“设计之都”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4.3.1 推进“设计之都”建设的机制保障
4.3.2 世界“设计之都”建设的具体措施
5 武汉“设计之都”建设探索
5.1 政府主导,“设计之都”建设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层面
5.1.1 打造“设计之都”成为政府顶层设计重要内容
5.1.2 武汉建设“设计之都”的具体政策保障
5.1.3 落实“设计之都”建设的具体责任单位
5.2 行业协会在申请世界“设计之都”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5.2.1 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的成立及系列活动
5.2.2 湖北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的成立及系列活动
5.2.3 走向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湖北设计产业
5.3 武汉设计双年展:“设计之都”的视觉盛宴
5.3.1 首届“武汉设计双年展”的举行
5.3.2 连续六届“武汉设计双年展”的成功举办
5.3.3 武汉“设计之都”建设的转型与变迁
6 设计及相关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6.1 武汉市设计产业发展宏观环境
6.1.1 武汉市设计产业发展宏观政策环境
6.1.2 武汉市设计产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
6.1.3 武汉市设计产业发展宏观社会环境
6.2 武汉市设计及相关产业发展指数分析
6.2.1 武汉市设计及相关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6.2.2 武汉市设计及相关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6.3 湖北省相关产业发展指数分析
6.3.1 湖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总体概况
6.3.2 中部六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指数对比分析
6.4 全国设计相关产业发展指数分析
6.4.1 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
6.4.2 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地区横向对比
6.4.3 2015-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纵向对比
6.5 武汉市设计产业发展总体评价
6.5.1 武汉市设计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6.5.2 武汉市设计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7 设计的“疫”义:新冠疫情之下的武汉设计担当
7.1 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见证工程设计的“中国速度”
7.1.1 火神山医院建设
7.1.2 雷神山医院建设
7.2 “战疫情,武汉能!”主题创作征集全面展开
7.2.1 全国关于抗疫主题创作的征集活动概况
7.2.2 “战疫情,武汉能!”2020抗击“新冠肺炎”公益宣传设计全球征集活动幕后
7.3 以“艺”战“疫”:插画设计建构英雄城市
7.3.1 “大国抗疫”的政治视像建构
7.3.2 富含传统积淀的文化视像建构
7.3.3 万众一心的民族视像建构
7.3.4 多维立体的传播机制
7.4 设计赋能:英雄之城浴火重生
7.4.1 新冠疫情彰显设计的责任和担当
7.4.2 疫情激发各界关注设计的“疫义”
7.4.3 设计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8 共生的设计:设计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理想图景
8.1 设计与城市共生:城市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
8.1.1 和谐共生:城市绿色转型的核心机制
8.1.2 与城共生:设计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8.2 设计与城市共生的PCRTSI系统建构
8.2.1 设计与城市共生的条件分析
8.2.2 设计与城市共生的PCRTSI系统模型
8.3 设计与城市共生的PCRTSI系统推进策略
8.3.1 政府主导:完善设计与城市共生的制度安排
8.3.2 六重赋能:搭建设计与城市共生的融合平台
8.3.3 三方协同:培育城市绿色转型的设计共生体
8.3.4 建立标准:推动设计与城市共生的创新实践
9 结语
附录
附录1 设计产业统计分类(试行)
附录2 2021年度武汉设计之都创意社区名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