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收录了近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在我国提升科技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方面的部分调查研究报告,其中一些是节选内容。全书分为“科技创新与改革”和“数字化转型”两篇,所涉研究内容包括我国科技发展与体制改革的历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国际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的动向、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等等,并提出了相关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影响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全球科技创新大势与应对
我国在制定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过程中,准确把握未来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态势至关重要。综合研判新技术革命、全球化利益再平衡、中美战略博弈等影响因素表明,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中长期态势将发生重大变化。应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优化创新环境,力争在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中赢得主动权。
一、国际格局深刻复杂变化下的八大科技创新趋势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将进入“压力加速累积、能力加速跃升、实力加速彰显”的高风险高成长阶段,仍处于重大转型机遇期。
(一)数字技术革命处于导入期后半段,或将推动全球在2030 年前后进入新一轮繁荣周期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数字技术将取得重要突破但仍处于技术爆发阶段,距大规模扩散应用还需一段时期。这些新兴数字技术已于 2010 年前后陆续取得突破,展现出的良好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投资。创新创业先驱开展了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探索,一批掌握前沿技术并创造了新商业模式的独角兽企业快速涌现。但总体上新技术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必需的数字基础设施仍处于“安装”阶段。按技术革命周期的划分标准判断,目前数字技术革命处于向大规模应用过渡的导入期后半段(见图 1)。此阶段将持续 10 年左右,之后进入展开期,技术向经济社会广泛扩散并释放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预计在 2030年前后才有可能拉开进入新一轮繁荣周期的序幕。
(二)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全球产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科技创新和生产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新兴数字技术大幅降低了数据流通和利用成本,也促进了数据资源价值的发掘。数据资源产生并扩散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有助于生产率提升;作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也有助
于减少传统要素投入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与网络建立连接,生产对数据的依赖程度将不断上升。科学技术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大科学、定量化特点,创新越来越依赖科学数据。数据将逐步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数据驱动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能力也将决定长期竞争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数字技术扩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涌现。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融合,推动生产制造方式变革。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设备快速应用,大幅提高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模块化程度,智能制造将成为新的主导制造范式,数字增加值在价值链中所占比重将显著提升。数字技术革命催生出大量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范围更大、程度更深。云、网、端等数字基础设施则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产业竞争优势将更加依赖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创新能力。传统的仅依靠低成本劳动要素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家和地区将很可能受到巨大冲击。
(三)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国际创新格局正在重塑,世界创新重心向东转移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创新版图中所占比重将逐渐增加,创新重心呈向东转移趋势。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由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为主角的全球创新版图也相应发生变化,部分研发和创新活动逐渐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这一趋势自 21 世纪以来已经出现,未来将延续。随着科技创新投入的不断增加,新兴经济体创新能力大幅上升,发达经济体领先优势相对下降。亚洲成为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转移的重要地带,特别是东亚将成为全球研发和创新密集区,未来将很可能产生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四)开放创新深入发展,创新生态成为竞争关键
新兴数字技术进步推动开放式创新深入发展,主体多元、市场导向、自下而上趋势逐渐增强。数字技术进步推动了世界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连接”,提升了创新资源的流动性和可用性,使创新要素和资源更易于获取。创新创业门槛大大降低,创新主体更加多样,产业组织和社会分工持续深化。传统的以技术驱动为主、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以实验室为载体的创新活动逐步扩展到以用户为中心、多元主体参与、更大范围合作的开放式创新,众包众创、协同创新、参与式创新等新模式不断涌现。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逐步凸显,研发活动的公私合作也将不断加强。
创新生态构建成为集聚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数据驱动的多样化平台组织将会颠覆许多传统产业组织范式。企业选择创新要素的范围大,要素的流动性也大大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合作方式更加精细化、多样化。平台经济将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数字平台的蓬勃发展将实现对更大范围内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价值链重构。创新型企业可通过利益相关者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创造并分享新价值和利润,形成新的创新生态系统。
(五)科技全球化面临技术竞争加剧等重大挑战,但国际科技合作仍有巨大潜力
科学全球化是大科学时代的主基调,但技术扩散受国家竞争的影响加剧。知识的全球传播、扩散和国际科研合作是科学全球化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这一趋势难以逆转。特别是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时期,国际科学交流和合作更加紧迫,创新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技术扩散受到“国界”化利益的影响,前沿领域的技术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加上个别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采取技术禁运和排斥主义,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有扩大化和滥用趋势。
尽管创新全球化受政治因素影响加剧,但仍将向曲折前行、多元合作的发展方式迈进。在技术扩散、生产组织和资本流动等国际化程度总体提升的趋势下,国际科技合作始终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把握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红利的重要途径。在新兴经济体对科技合作的需求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的新空间不断拓展,更加多元化的开放局面正在形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将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效率和水平。
目 录
第一篇 科技创新与改革…………………………………… 1
影响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全球科技创新大势与应对…………………… 2
中长期科技发展必须实现战略思路和政策转变…………………………… 11
科技体制改革:历程、经验与展望………………………………………… 19
国立科研机构自主权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33
我国产学研合作面临的差距、问题与对策………………………………… 42
因势利导,促进企业开展基础研究………………………………………… 55
有效发挥企业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 65
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发展的制度环境………………………………… 70
科研人员考核评价改革亟待深化和落实…………………………………… 80
加快转变教育方式提升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质量………………………… 90
国际经贸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与重点…………………… 106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快慢急”三道并重………………………… 111
及早关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自动禁令例外……………………………… 116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需要基础研究支撑…………………………………… 122
第二篇 数字化转型……………………………………… 127
数字化转型对生产方式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与应对………………… 128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137
释放数据市场潜能需“明规则、优监管、促服务”…………………… 147
夯实数据质量,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152
分类确定数据权利,促进数据安全自由流通…………………………… 156
借鉴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加快推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167
数字贸易规则的关键议题国际态势与改革建议………………………… 172
提出数字税议题“中国方案”宜早不宜迟……………………………… 182
数字经济时代反垄断规制的主要挑战与国际经验……………………… 187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平台垄断问题与治理对策……………………… 206
尽快破除医疗设备智能化发展中的四大制约…………………………… 225
人工智能的本质特征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31
以新思路和新机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