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文化、宗教、哲学
社会科学的特殊性
社会科学方法的西方走向
历史哲学:在哲学与历史学的交叉点上
批判历史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
后现代历史哲学对历史客观性的质疑
“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哲学的“生存论转向”
马克思视野中的哲学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及其特征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双桅船”不断前进的历史
如何学习和把握唯物主义历史观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特征
南斯拉夫的“实践派”与“辩证唯物主义派”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西方“马克思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学:文献学还是文本学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种路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与实质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
第二编
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实践活动
限定中的超越: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认识矛盾及其特殊性:哲学思考的本质
“悖论”与思维本身的矛盾性
否定之否定与否定性的辩证法
一般和个别不等于共性和个性
历史规律的重复性与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历史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活动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形态与派生形态
“黄色文明论”与地理环境决定论
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两种异质文明的冲突
人的存在方式与生存本体
人的本质与人的本性
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
人是生命冲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体
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建构性思维与反思性思维
理论思维、哲学思维与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与否定性思维
价值评价:主体“愿景”的体现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
幸福、正义与制度
重建公平
自由与必然: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本原性矛盾
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第三编
在“向死而生”中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杨耕作品系列》总序
走进马克思哲学的深处:《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德文版序言
“敢问路在何方”:《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商务印书馆版序言
以合乎真理的方式谈论真理:《为马克思辩护》第一版后记
沉思往事与发现未来:《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第二版后记
渴望思想平静:《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第三版后记
拥抱晨钟与拒绝暮鼓:《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第四版后记
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序言
多少往事烟雨中:《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后记
“此事古难全”:《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后记
以哲学的方式反映和引导现实:《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序言
唯物主义历史观本身就是一种方法:《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序言
本体论的确立与认识论的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英文版序言
从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视角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历史演变与基本问题》序言
“思入风云变态中”:《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自序
“理性的激情”与“激情的理性”:《理性与激情》自序
“我就是我”:《哲学遐思与文化断想》自序
“从错误中学习”:《书缘人生——行走在哲学与出版的路途上》(第二版)自序
“我就是我的地狱与天堂”:《杨耕集》自序
“领·晤日常事物”:《杨耕自选集》前言
中国学者的“知识产权”:《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前言
探寻真理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序言
第四编
书里书外的马克思
艰难中的创新:读《社会学大纲》
曲折中的探索: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探索中的困境: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实践的唯物主义》
阐释中的误释:读《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夕阳中的黄昏:读《哲学导论》
寥廓江天万里霜:读陈先达教授的论著
发时代之先声:读《一位“85后”的马克思主义观》
当代中国伟大变革的宏伟交响:读《大转变时期》
居高声自远:读《思维的建构与反思: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开辟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读《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意义》
激活马克思辩证法的“思想实验”:读《马克思辩证法的历史语境与当代视域》
历史认识的真实性何以可能:读《历史认识的真实性问题研究》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双重逻辑:读《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演变》
走近工程哲学:读《实践哲学视野中的工程》
理论的深度与思想的容量:《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库》的出版旨趣
“令人震撼的空间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的出版旨趣
基础材料与理论参照:《国外马克思学译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