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与近代烟台》:
烟台和记洋行背后的爱克夫家族
和记洋行是烟台开埠后由英国人设立的洋行之一,主要经营进出口贸易和航运代理业务,鼎盛时期垄断了烟台港口的航运业与保险业务。在其风光无限的背后,充满了爱克夫家族的辛苦与努力。爱克夫家族的叶格福、爱克夫和艾克福都先后担任过和记洋行的老板。他们长袖善舞,亦商亦官,活跃于烟台、青岛的商界与官场,在近代胶东乃至华北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叶格福(Andrew Millar Eckford)
一
烟台和记洋行成立于1864年,最初的老板是威雅森(James Wilson)和顾孥璧·维廉(William Alexander Cornab6)。1864年,威雅森、顾孥璧·维廉和叶格福离开厦门和记洋行(Boyd&Co.),来到开埠不久的烟台,共同成立了烟台和记洋行(Wilson Cornabe&Co.)。
当时,和记洋行是英国人在烟台开办的商贸企业之一,也是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后最早创办的外国商家之一,主要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1876年,威雅森离开和记洋行,公司解组。同年,顾孥璧-维廉成立了顾孥璧公司(Comab6&Co.),对外仍称“和记洋行”。1899年,叶格福成为顾孥璧公司的合伙人,公司改名为“顾孥璧、叶格福公司”(Comabe,Eckford&Co.),但对外仍称“和记洋行”。
作为大英帝国在烟台开办的最早和最大的商贸企业之一,和记洋行的历任老板都亦商亦官,既从事商业活动,也代办一些外交业务。最早的老板威雅森和顾孥璧·维廉都担任过挪威、瑞典、丹麦等国驻烟台领事馆的代理领事或副领事,叶格福当然也不例外。1877年11月,叶格福担任美国、荷兰、挪威、瑞典驻烟台领事馆代理领事,1883年6月,担任丹麦驻烟台领事馆代理领事,并经常代表这些国家出席烟台当地的一些官方活动。
尽管在官场、商场上春风得意,但叶格福的感情生活却不尽如人意,一直是烟台外国人社区里鼎鼎有名的“黄金王老五”。1884年,叶格福的朋友、烟台港港务长郑宁师(Charles Jennings)患病去世。郑宁师先生临终前,拜托叶格福照顾其留下来的孤儿、寡妇5人。出于同情,叶格福向孤独无助的郑宁师夫人求婚。费了一番周折后,郑宁师夫人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叶格福一下子成了4个孩子的继父。后来,这4个孩子中的哥哥爱克夫(VyvyanR.Eckford)和弟弟艾克福(Reginald H.Eckford)共同继承了叶格福的和记洋行事业。
爱克夫
1887年,和记洋行的老板顾孥璧·维廉返回英国。1902年,叶格福也因身体问题离开烟台。和记洋行由叶格福的继子爱克夫和艾克福接手管理。其中,爱克夫负责烟台和记洋行的业务,弟弟艾克福则担任和记洋行青岛分公司的经理。
爱克夫(1877年出生于英国)担任洋行经理后,和记洋行取得了更大的发展。除原来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外,和记洋行还开始涉足航运业、汽车运输(含出租)业,由其代办的船运商号有中印船运航运公司等20余家。到1930年,除总部设在烟台外,和记洋行在青岛、大连、威海、天津、沈阳、哈尔滨都设有分公司。1914年,和记洋行举行成立50周年盛大庆祝活动,时人有“泱泱大风,表乎东海。爱克夫氏拓其规,伯轩先生为之宰”之句;又有联语“和气致嘉祥,五十年骏列蜚声贾泊船艘资萨庇;纪念垂盛典,九万里鸿名麟炳西欧东亚仰光荣”之贺词。
除经商外,爱克夫还担任瑞典驻烟台副领事,并热心参与烟台当地的社会活动。1907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烟台外国公会,公会推举他担任首任会长。爱克夫是最早公开提议将烟台建设成近代化港口的商人。他四处聘请专家,拟制方案,促进了“烟台海坝工程会”的成立。后来,为纪念他的贡献,地方政府把炯台山下通往开平码头的一条路命名为“爱克夫路”。1914年,北洋政府也对其在烟台的杰出贡献予以表彰,授予其五等嘉禾勋章。
1929年,军阀刘珍年与褚玉璞为争夺地盘在烟台福山城激战,城里的百姓身遭战乱之灾。为保全福山全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爱克夫协助烟台养正小学校长林秋圃前往福山斡旋谈判,最终使双方妥协,使得福山全城居民避免了一场战火的荼毒。
为表彰爱克夫在中国的卓越贡献,1939年,英国王室颁给他骑士勋章,比利时国王也对他担任比利时荣誉领事的杰出贡献予以表彰。
1934年,和记洋行买办携款潜逃,导致经营长达70年的和记洋行倒闭。同是英国人的烟台仁德洋行老板大马茂兰雪中送炭,及时伸出援手,接管了和记洋行,并将其重组成茂记洋行。就这样,“和记”这个叫了70年的名字在烟台成为历史。爱克夫在重组后的茂记洋行担任经理。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茂记洋行被日军查封,英籍人员全部被押送至潍县集中营,和记洋行的历史至此终结。爱克夫作为敌国侨民被关在潍县集中营。“二战”结束后,爱克夫与妻子流落青岛数年,直到1949年才被遣回英国。
艾克福
爱克夫家族的艾克福(1879年出生)在继父叶格福离开中国后,开始负责和记洋行青岛分公司的业务。
1907年5月17日,英国在当时的德国租借地青岛设立领事机构,艾克福被英国政府任命为首任代办。几年后,因商务、侨务的发展,艾克福又升任副领事、领事。1917年2月,艾克福把青岛和记洋行的管理权交给洋行副经理西尔斯(G.J.Sears),自己只担任副领事之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两国在中国招募华人劳工。因艾克福的影响力,和记洋行被任命为英国政府的代理商,负责在山东招募华人劳工。
在青岛期间,除从事外交、商业活动之外,艾克福也积极参与青岛当地的社会活动。1908年,艾克福创办青岛高尔夫球会并兼任会长。1927年,艾克福担任青岛游艇俱乐部会长,并担任青岛国际俱乐部的董事长。
1935年,国民政府授予艾克福红色白蓝镶襟绶采玉勋章(采玉勋章为民国时期最高的荣誉勋章,按规定只能由国家元首佩戴,或赠授邦交国元首及对中国有特殊贡献的外籍人士)。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对英国宣战,英国驻青总领事馆被日本军方封闭,艾克福作为敌国外交人员被关人潍县集中营。1945年“二战”结束后,英国总领事馆复馆,艾克福被重新任命为英国驻青岛总领事。为办理青岛侨民业务,艾克福相继被法国、挪威、比利时、瑞士、美国、芬兰等国任命为代理领事。
1949年青岛解放后,艾克福留在青岛,代表英国与中国政府联络,试图谋求与中国建立事实上的外交关系。1951年4月21日,英国驻青岛领事馆奉命闭馆。同年8月25日,艾克福——这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青岛度过的职业外交家、商人黯然返回英国。
从此,曾在胶东赫赫有名的爱克夫家族彻底离开了中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