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国家“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三新”背景下,以对话为载体,以乡村建设实践为资源,以社会学为工具,由中国农业大学何慧丽教授带领9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对话乡建圈中16位作为个体的乡建探路人。通过身临其境式的对话形式,本书展现了在乡村建设领域深耕十几年的资深乡建人的乡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感悟与成长,并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社会学阐释,以回应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问题及高校教育改革方面的问题。
书中所涉及的16名乡建人物,均经年累月甚至一辈子做着乡建工作,可分四类。知识分子类型。如赵月枝、蒋高明、张孝德、邱建生、潘家恩、廖晓义等6人,他们是现代化过程中挽救“社会失灵”的高知群体。社会企业者类型。如郝冠辉、石嫣、李昌平、黄志友、孙恒、梁少雄等6人,他们以可持续盈利方式弥补现代化过程中“市场失灵”的问题。小农合作式新农人类型。如张砚斌、杨云标、赵泽民等3人。作为是小农中的经济精英、政治能人或文化精英,他们是乡村振兴中缓解“主体失位”问题的探路者。国际友人型。川崎广人属于一个国际比较研究中的典型案例,与他的对话,体现了现实问题的国际性、复杂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