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理显现事物本质之理,一切利乐福德成就之因,如斯教授,如实观见万法本性之寂静尊主(薄迦梵),早已通过开示四圣谛应行应止之教授时,毫无保留地明显训示过。而后印度诸智者成就师又绍继从古至今之传承,顺应时代背景,为相应所化之机著书立论,可谓卷帙浩繁。现见众德所降之法语甘露,赐予众生心、行无尽利乐,更无需待言。
然而,现今大多数人喜爱追逐高深莫测之法,仅仅尊崇声望大之善知识,此种思想已成为主流形态。相比之下,对那些以粗衣粝食活命、一心专注修持四圣行的师父,能执为尊重而依止者,极为稀少。
不懂得『佛教入门』道理之人,且不说在家白衣长发之众,即便是出家众中也不乏有妄自认为“知见颇高”而将违背戒律之邪行扬言为“修持无上瑜伽”之辈。他们的双目肯定连论典中提到的“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之水星泡沫都未曾见到过,因此才会迷取非理戒禁,任由邪说损恼自之相续。
对于此等可怜众生,吾唯有将利他之心寄托于手中之笔。心想:大悲平等之佛陀教法,有缘智土皆可修可证,非如空中飞鸟行迹无痕。简要宣说适合大众实修之『居士戒』以及『饮酒的过患』等引导取舍之教授,或许能利益大部分信奉释迦族之子(悉达多)的众生吧。由此发心,不懈怠停耕执笔之手,而出此书。
在此科学文明高度发展之时代,各民族在文化、宗教领域以及教育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着日益优化和调整。吾辈作为佛陀寂静利乐教法之形象代言众中一员,对于经典和佛法的弘扬亦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有鉴于此,本着不偏不倚之心面向佛缘微薄之汉藏僧俗,犹如雏鸟试飞一般撰此拙文,以降低难度、乐于趣入、易于受持等方便略述皈依之法,望能对后来者有所裨益。
然而,皈依的教法和戒律的论述微细难述,书中错漏在所难免,在此祈请诸位智者大德宽宥斧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