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书从制度变迁视角,遵循“乡村治理主体-客体-方式”的分析路径,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取得的成就,对近几年各地乡村治理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分析,指出了乡村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乡村治理的意见和政策建议。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从理论层面对乡村治理的主体、客体、治理手段等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乡村治理存在的基层党组织能力参差不齐、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程度低、乡村治理手段较为单一、乡村治理体制还不完善、法治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以“提升乡村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依托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结合,激发“自治”活力,提升“法治”意识,培育“德治”素养,不断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创新服务,构建城乡治理共同体,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现代化水平。提出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以信息技术赋能治理水平提升、调动农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构建新型城乡治理共同体、增强乡村治理的文化支撑、不断推进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等政策建议。
下篇是部分地方探索乡村治理的路径和模式。作者赴浙江、湖南、江西、北京、广西、山东、安徽等省(市、自治区)调研,深入了解部分地方开展乡村治理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有社会组织-安徽尚村“积谷会”在乡村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山东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德育银行乡村治理模式、江西新余市的“党建引领,五力聚合”乡村治理模式、浙江平湖市社工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农村网格化管理的探索、浙江绍兴市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模式探索、能人李静娟和徐精文在乡村治理中的带动作用、浙江乡村治理中小微权力管理模式、北京平谷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乡村治理模式探索、江西鹰潭市余江区以“宅改”为契面推进乡村有效治理、乡村治理的智治模式的探索、浙江“枫桥经验”对乡村治理的借鉴作用、浙江乐清市凤凰村乡村治理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乡市村治理中以“房票”激活农村资源资产的路径探索、乡村治理中的农村宗教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