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科学主义在中国的特殊表现
1.2 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1.2.1 中国学者对西方科学主义理论的译介
1.2.2 学者对中国科学主义的考察
1.2.3 科学文化学者对科学主义的反思
1.2.4 进一步研究的若干可能的维度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性
1.3.1 本书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一种特殊的科学观:唯“社会主义科学”论
2.1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内涵和性质
2.2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历史背景
2.2.1 科学革命带来认识论的改变
2.2.2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非和平特征
2.2.3 科学技术现状加剧了赶超心理
2.3 唯“社会主义科学”论的核心思想
2.3.1 科学发展的社会制度决定论
2.3.2 自然科学的阶级属性论
2.3.3 科学思想的唯物论
第三章 相对论批判与科学主义
3.1 相对论及其意义
3.2 中国人眼中爱因斯坦形象的变迁
3.2.1 新中国成立后 195l:“科学的革命家”
3.2.2 1952—1966:“唯心主义者”
3.2.3 1966~1978:“帝国主义的御用学者”
3.3 相对论批判的科学主义根源
3.3.1 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3.3.2 对批判的科学主义根源分析
3.4 爱因斯坦与马克思主义
3.4.1 爱因斯坦论社会主义
3.4.2 爱因斯坦、相对论与辩证唯物主义
第四章 大爆炸宇宙学批判与科学主义——以《自然辩证法杂志》为例
4.1 对大爆炸宇宙学的批判
4.1.1 对宇宙学的批判
4.1.2 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批判
4.1.3 对粒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批判
4.1.4 对“惯性、质量和能量”的讨论和批判
4.1.5 对批判的特征分析
4.2 对批判的科学主义动因分析
4.2.1 大爆炸宇宙学挑战了无限宇宙观
4.2.2 科学主义的变形——“唯上的真理观”
4.2.3 以科学主义眼光看待当代物理
第五章 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批判与科学主义
5.1 量子理论与哥本哈根解释
5.1.1 量子论史的一个简要概括
5.1.2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
5.2 中国人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态度变化
5.2.1 1949年前:“世界知名之物理学泰斗”
5.2.2 20世纪50一70年代:“其唯心主义阻碍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5.2.3 20世纪80年代末一90年代初:三种不同的观点
5.3 哥本哈根解释批判与科学主义关系研究
5.3.1 经典物理学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5.3.2 量子力学对经典物理学世界观的挑战
5.3.3 量子力学对科学主义的挑战
第六章 走向公众视野的科学主义
6.1 科学主义、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
6.2 科学文化与科学主义的争论
6.2.1 争论过程和内容
6.2.2 争论的性质
6.3 研讨与争论的意义
6.3.1 “科学主义”从学术圈走向公众视野
6.3.2 提高了科学史学科的影响力
6.3.3 反思科学拓宽了理论视野
第七章 科学争议中的科学主义
7.1 为何会出现科学争议
7.1.1 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
7.1.2 公众理解科学的必要性
7.2 我国若干科学争议案例中的科学主义表现
7.2.1 科学主义表现之一:用科学标准评判其他知识
7.2.2 科学主义表现之二:将社会问题简化为科学问题
7.2.3 科学主义表现之三:“唯科学”引导媒体立场的“一边倒”
第八章 结语
8.1 全球化时代科学一人文的分裂
8.2 探索科学一人文融合的途径
8.2.1 提倡建设性的反科学主义
8.2.2 大力普及科学史教育
8.3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