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历史研究和民族精神
第一编  晚清大变局中的世界史编纂
  第一章  西学东渐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一  大变局前夜的清王朝
    二  西学东渐中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三  中国传统史学的嬗变
  第二章  传教士在华对外国历史的传播
    一  来华传教士的双重角色
    二  早期传教士报刊中的世界史
    三  “广学会”的世界史传播
    四  《万国公报》的世界史传播
    五  李提摩太与《泰西新史揽要》
    六  古代史、国别史和通史
  第三章  救亡图存和中国世界史编纂的萌生
    一  魏源悉夷、师夷以制夷的《海国图志》
    二  鸦片战争后最初的世界史地著作
    三  时代的使命:走向世界
    四  世界史编纂先驱王韬
    五  黄遵宪图新自强的《日本国志》
  第四章  民族危机和中国世界史编纂的新视野
    一  甲午战争和世界史编纂
    二  日本等外国史家的世界史译著
    三  中国史家早期的世界史著述
    四  与社会发展同呼吸的中国世界史编纂
    五  民族危机的警钟:亡国史编纂
  第五章  “新政”和中国世界史教育
    一  中国近代新学制中的世界史教育
    二  京师大学堂等高校的世界史教育
    三  20世纪初的世界史教科书
    四  世界史教科书编纂的新发展
    五  世界史教学标准和世界史教学法
第二编  中华民族觉醒和世界史编纂
  第一章  进化史观和世界史编纂的新发展
    一  严复和进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二  以进化吏观为基础的史学理论著述
    三  提倡“民史”反对“君史”
    四  辛亥革命和革命史编纂
    五  法国大革命史编纂
    六  美国独立战争史编纂
  第二章  西方史学理论和中国世界史编纂
    一  时代的任务:建设中国新吏学
    二  《新史学》的冲击
    三  西方史学理论的传播
    四  西方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回响
    五  史学方法
  第三章  历史哲学
    一  西方历史哲学传入和李大钊等人的研究
    二  文化形态史观和“战国策派”
    三  中国学者的历史哲学著作
  第四章  世界通史、断代史和地区史
    一  世界通史
    二  史前史、古代中世纪史和近现代史
    三  西洋史和东洋史
  第五章  国别史
    一  “新时代”和“少年”史地丛书中的国别史
    二  《中华百科丛书》中的国别史
    三  亚洲地区的国别史
    四  俄国(苏联)史
    五  英国史
    六  法国史
    七  德国史
    八  美国史
    九  澳大利亚史
  第六章  专门史
    一  社会经济史
    二  革命史
    三  政治思想史
    四  文化(文明)史
    五  国际关系史和中外关系史
第三编  用唯物史观重新认识世界史的开端
  第一章  唯物史观广泛传播和世界史编纂的新阶段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二  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影响的扩大
    三  中共早期领导人对人类历史的新认识
    四  李大钊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
  第二章  用唯物史观重新研究世界历史
    一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
    二  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三  从世界历史看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
    四  研究世界历史是为了开创中国的未来
人名索引
中外人名对照表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