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承与彰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保护利用)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4193836
  • 作      者:
    编者:童本勤//张峰//孙静|责编:许进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重点从价值特色研究、保护利用研究、实施行动建议三方面对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综合研究。价值特色研究部分,南京红色文化孕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为历史脉络,全面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段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演变过程,提炼总结了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独有的价值特色。保护利用研究部分,提出总体保护思路与保护层次,明确保护对象,重点建构了适宜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对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评估、确定综合价值和保护利用分级。实施行动建议方面,研究分析近期实施总体思路,确定近期实施工作重点具体建议和实施保障机制建议等内容。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忆峰嵘岁月”——南京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1 党组织在南京各区域的陆续建立
1.2 大革命时期南京地区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
1.3 白色恐怖下的顽强斗争
1.4 抗战时期外围斗争与隐蔽战线的紧密结合
1.5 里应外合、解放南京
第二章 “赞胜利之城”——独具价值特色的红色文化聚集地
2.1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2.1.1 南京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光辉历程的缩影
2.1.2 南京是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最早的城市之一
2.1.3 南京集中体现了我党在革命斗争中的复杂性与危险性
2.1.4 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人运动与学生爱国运动的代表
2.2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2.2.1 南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天翻地覆”胜利的标志地
2.2.2 南京是“雨花英烈精神”的形成地
2.2.3 南京是开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
第三章 “访红色印记”——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特征与问题
3.1 资源数量丰富,但保护面临挑战
3.2 遗存类型全面,但利用形式单调
3.3 空间全域分布,但缺少系统关联
3.4 时间跨度完整,但展示场所有限
3.5 地域特点鲜明,但影响力不突出
第四章 “借它山之石”——相关实践案例经验借鉴
4.1 侧重全域性、整体性保护利用的案例
4.1.1 京西、北地区组织抗战文化串联线路
4.1.2 延安市突出红色文化景观标识,组织长征文化线路
4.1.3 井冈山构建“多点开花”的保护利用空间格局
4.2 侧重红色文化与地区发展有机融合的案例
4.2.1 上海中共一大旧址带动街区文化复兴
4.2.2 嘉兴中共一大会址促进南湖地区持续更新发展
4.2.3 江苏泰兴印达村红色文化带动村庄建设和产业振兴
4.3 侧重多元展示利用的案例
4.3.1 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遗址将两艘战列舰作为纪念馆的有机组成部分
4.3.2 以色列马萨达保卫战遗址通过现代视听技术再现当年战争场景
4.3.3 松山战役遗址以“真人老兵群雕”为核心展示远征军抗日精神
4.4 案例的启示与借鉴
第五章 “理评价体系”——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5.1 红色文化资源评价的思路
5.1.1 历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特点分析
5.1.2 红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特点分析
5.1.3 红色文化资源评价思路
5.2 红色文化资源评价因子构成分析
5.2.1 历史文化价值
5.2.2 精神传承价值
5.2.3 资源本体条件
5.2.4 区位环境条件
5.3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
5.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3.2 构建目标层判断矩阵
5.3.3 .构建综合评价层判断矩阵
5.3.4 确定指标权重
5.4 形成红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
5.5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评价
5.5.1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评价体系实践
5.5.2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综合价值评价
5.5.3 评价方法和结果总结
第六章 “定保护之策”——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框架
6.1 保护利用目标与策略
6.1.1 保护利用目标
6.1.2 保护利用策略
6.2 保护利用框架
6.3 分级保护控制体系
6.3.1 指定保护
6.3.2 登录保护
6.3.3 规划控制
6.3.4 保护性展示
6.4 分类保护利用要求
6.4.1 红色建筑及建筑群
6.4.2 红色遗址、遗迹
6.4.3 纪念性设施
6.4.4 红色非物质文化
第七章 “展红色蓝图”——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分层保护展示空间整合
7.1 市域保护利用空间结构的构建
7.1.1 南京市域空间格局的特征
7.1.2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7.1.3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市域保护利用空间结构
7.2 三大红色文化集聚区的线路串联
7.2.1 六合北部红色文化集聚区
7.2.2 主城红色文化集聚区
7.2.3 漂水一高淳红色文化集聚区
7.3 主题片文化环境的营造
7.3.1 雨花英烈片
7.3.2 长江路迎接解放片
7.3.3 汉口路一学府路学生爱国运动片
7.3.4 域南革命斗争片
7.3.5 下关工人革命斗争与渡江胜利片
7.3.6 两浦铁路工人革命斗争片
7.3.7 横山抗日斗争片
7.3.8 深水李巷抗日斗争片
7.3.9 高淳西舍抗日斗争片
7.3.10 高淳淳溪抗日斗争片
7.3.11 竹镇——苏统边区中心抗日斗争片
7.3.12 金牛山一桂子山战斗片
7.3.13 六合东部抗日斗争片
7.4 点状资源的图则化导控
7.4.1 总体保护要求
7.4.2 图则保护线与划定原则
7.4.3 已划定保护界线的红色文化资源点图则
7.4.4 未划定保护界线的红色资源点图则
第八章 “延红色基因”——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分系统传承彰显策略
8.1 建立红色标识系统
8.1.1 资源点信息标识
8.1.2 片区地面指引标识
8.1.3 外围片区入口主题展示
8.1.4 社区、学校公共空间宣传展示
8.2 建设专题展示教育陈列馆系列
8.2.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