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凡例
绪论
第一章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内容、历代注疏与来源
第一节 《百法论》的内容特色与历代注疏
一 《百法论》的内容特色
二 历代注疏
第二节 《百法论》的翻译与内容来源新考
一 关于《百法论》翻译情况的早期记载
二 敦煌遗书中所反映的质疑与调和之论
三 与《摄阿毗达摩义论》(南传)等论典的比较
小结
第二章 敦煌遗书《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的类别和定名
第一节 玄奘门下注疏及相关复疏
一 普光疏
二 义忠疏
三 参考玄奘弟子所撰而著之复疏
第二节 昙旷疏
第三节 对昙旷所撰《开宗义记》和《开宗义决》的复疏性文献
一 对《开宗义记》的解释
二 对《开宗义决》的解释
第四节 其他《百法论》疏及尚未确定者
小结
第三章 敦煌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大量产生的历史由来
第一节 义学经论的流传
第二节 末法思潮与佛典流传
第三节 佛学基础典籍的编撰与弘传
一 基础名相辞典类的编撰
二 三宝四谛文等佛学基础的弘传
第四节 讲经和论义
小结
第四章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再探
第一节 昙旷生平及其所撰《开宗义记》
第二节 《开宗义记》的结构及“五门”分别
第三节 《开宗义记》的内容概要
一 昙旷造论的根由和目的
二 第三门之彰所宗
三 显所归
四 解所立
小结
第五章 法藏P.2258号背《百法手记》研究
第一节 《百法手记》的结构与讲解风格
第二节 《百法手记》所引用的著作
一 明确说明出处的经论
二 未说明出处的经论
第三节 《百法手记》中的思想意蕴
一 心法
二 心所法
三 色法
四 心不相应行法
五 无为法
六 二谛观
七 问难与答疑
第四节 昙旷的成熟佛学思想主张
一 如来藏、阿赖耶识、熏习
二 涅槃观
三 依时判教观
小结
第六章 BD02737号《百法明门论疏》研究
第一节 总述五法
一 心法、心所法
二 无为法
第二节 五法归体
第三节 五言偈释
一 心体观
二 心心所关系与认识作用
第四节 别解心法
一 五识身总述
二 第八识的缘生功能
三 诸识的认识对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别释心所
一 援引昙旷著作的内容
二 作者的理解
三 问难与答疑
小结
结论
附录:敦煌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选录
一 《百法手记》
二 BD02737号《百法明门论疏》(拟)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