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人共生与道文兼济--汉语诗学样本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8745549
  • 作      者:
    作者:孟泽|责编:郑伟
  • 出 版 社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描述和阐释陈白沙、王船山、曾国藩、周作人、闻一多等人的诗学思想,在比较文化的视野中勾勒中国诗学的基本命题、性质和品格,论述这种诗学思想在特定时代及其个体的展开过程中的单纯与复杂、丰饶与贫瘠,探讨这种诗学思想发生的社会依据、精神背景与个人渊源,论证中国诗学思想与精神在现代中国文艺思想中的延伸与拓展,论述汉字对于汉语诗学的决定性,以及汉语诗歌的地方属性与方言属性。旷世同情,书中所述的不同时地、不同身份、不同教养的思想者,对于审美,对于文艺的设计、处置、诉求、祈愿和想象,重心或许有别,动机和动力则疑似仿佛,他们共同为有机的整体主义的汉语诗学,提供了高明、精致、通达而个性鲜明的样本。
展开
目录
前言 有机的整体主义的汉语诗学
第一章 道学绝者兼风流:陈白沙的自然之学
(一)“道学绝者兼风流”
(二)“自然”的与“人文”的
(三)“自然”的三重境界
(四)“自然”及其反动
第二章 元声元气与清洁的诗史——从诗学读懂王船山
(一)从“元声”到“霸气”
(二)私人化与“女性化”:情感失范文章失度
(三)“天文斐蔚”与“旷世同情”
(四)“英雄主体”与“英雄美学”
第三章 道文兼济——曾国藩如何渴望以“文章不朽”
(一)“诗性精神”与“家国情怀”
(二)“法不法”与“文不文”
(三)“文字之道”与“混元之理”
第四章 大本大源:湖湘理学与湖南文学
(一)“天”与“人”,“道”与“文”
(二)“言志”与“言意”,“达情”与“达欲”
(三)“一奇一偶者,天地之用”
(四)“大本大源”“圣贤学脉”
第五章 行谨重而言放荡:周作人与文章之事
(一)“哀弦”的意义及使命
(二)“不统一的自然”:自性与个性
(三)人的文学——“善之华”与“恶之华”
(四)汉语的限度,新文学的可能与“运命”
(五)“国粹”与“欧化”
(六)“文章”与新文艺:新的自由与新的节制
第六章 一个世纪的隐喻:闻一多与行动的大诗
(一)作为“美育”的艺术
(二)纯艺术的艺术
(三)“最伟大的诗”——“新诗”建构与自我建构
(四)文学的历史方向
(五)进化的逻辑,空虚的历史
(六)诗人与政治,艺术家与人民
附录一 汉字思维与诗性智慧
(一)启蒙思想者的两难
(二)汉字所表征的思维方式
(三)走出自我的自我成长
附录二 汉语诗歌的“方言”属性和“地方”属性
(一)“统一国语”的召唤与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诗歌
(二)建立在“方言性”与“地方性”书写之上的汉语诗歌传统
(三)汉语转型与新诗发生
后记——旷世同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