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总则
1.1 适用范围
1.2 保护修复原则
1.3 工作目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专业术语
3.1 生物多样性
3.2 重要生态涵养带
3.3 生态修复
3.4 自然恢复
3.5 保护保育
3.6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3.7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3.8 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
3.9 污染与退化土地修复治理工程
3.10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3.11 生态廊道
3.12 生态重建
4总体要求
5保护修复单元划分及修复要求
5.1 保护修复单元划分
5.2 保护修复绩效目标要求
5.3 保护修复工程部署
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6.1 一般规定
6.2 滑坡防治工程
6.3 崩塌防治工程
6.4 泥石流防治工程
6.5 采空塌陷防治工程
7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地貌景观恢复治理工程
7.3 植被恢复工程
7.4 污染土地修复工程
7.5 含水层修复治理工程
7.6 地质景观工程
7.7 废弃设施拆除工程
7.8 排水工程
8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土地平整工程
8.3 灌溉与排水工程
8.4 田间道路工程
8.5 农田输配电工程
8.6 农田环境防护工程
8.7 废弃场地复垦工程
8.8 污染土地修复工程
8.9 退化土地修复工程
8.10 其他工程
9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
9.1 一般规定
9.2 河湖地貌形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9.3 河源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9.4 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9.5 河湖连通与生态补水工程
9.6 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
9.7 河道生态疏浚工程
9.8 河道生物保护修复工程
9.9 污水处理工程
10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10.1 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10.2 陆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10.3 林草植被多样性恢复工程
10.4 监测与保育
11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
11.1 一般规定
11.2 生态廊道工程
11.3 生态涵养带保护工程
12自然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12.1 一般规定
12.2 保护原则
12.3 建设主要内容
12.4 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12.5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3监测工程
13.1 一般规定
13.2 地质灾害监测
13.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监测
13.4 水环境监测
13.5 土地资源及土壤环境监测
13.6 林地环境监测
13.7 草地环境监测
13.8 生物多样性和生境监测
14标示碑
14.1 制作要求
14.2 内容要求
15设计编写、变更及评审要求
15.1 设计书文本
15.2 制图标准
15.3 附件要求
15.4 工程设计变更
15.5 设计审查
附录
附录1 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设计导则规范性引用文件
附录2 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设计中常用植物
附录3 土壤修复措施比选
附录4 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植物种类参考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