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以河南为例/管理学精品系列/中经管理文库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660693
  • 作      者:
    作者:丛胜美|责编:叶亲忠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保障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稳定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拥有大量耕地,对部分二三产业用地产生了挤出作用,因而对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长此以往将有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威胁粮食生产安全。现有利益补偿政策对粮食主产区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书从粮食主产区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测算出针对粮食主产区政府与农户层面的利益补偿额度,提出政策建议以完善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政策。 本书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从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方面对本书的研究案例——河南省进行梳理,明确河南省粮食大省、财政穷省的现状。第二,对粮食主产区省层面进行利益补偿的依据进行分析。书中以河南省为例,先从土地需求与供给矛盾角度明确粮食耕作土地对二三产业用地存在挤出作用,再分析粮食主产区耕地的机会成本,明确主产区存在利益损失,为制定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供依据。第三,运用倾向性评分倍差法,实证分析了河南省进入主产区对经济造成的损失额度。经过测算,河南省2014年损失的财政收入约为749.45亿元,这部分即是要补偿的部分。第四,分析了对农户层面进行利益补偿的依据。第五,从弥补机会成本、提高种粮积极性角度讨论农民的利益补偿额度,每亩的补贴总额度应该达到179.5元,才能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第六,对现有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分析以及对利益补偿机制的完善。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本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依据
2.1 理论支撑
2.2 相关概念界定
第3章 河南省粮食与经济状况分析
3.1 河南粮食主产区的演变
3.2 粮食产销现状分析
3.3 经济状况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利益补偿依据——政府层面
4.1 土地供需矛盾分析
4.2 单位土地面积GDP产值对比
4.3 耕地机会成本损失分析——种植业角度
4.4 耕地机会成本损失分析——土地开发使用视角
4.5 农业配套资金的机会成本损失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益损失分析与补偿额度测算——政府层面
5.1 模型选择
5.2 模型理论与构建
5.3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5.4 估计结果与分析
5.5 利益损失额度分析
5.6 利益补偿额度测算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利益补偿依据——农户层面
6.1 农户收入受损
6.2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务工机会成本
6.3 种粮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户需求角度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利益补偿额度测算——农户层面
7.1 测算依据
7.2 人力资本能力理论与假设
7.3 不同群体收入能力测算
7.4 群体收入标准化计算
7.5 粮作农民理想收入区间测算
7.6 利益补偿额度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已有利益补偿机制评价
8.1 粮食政策的演变发展过程
8.2 现行补偿机制分析——政府补偿层面
8.3 现行补偿机制分析——农户补偿层面
8.4 现行补偿机制的资金来源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9.1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目标
9.2 利益补偿主体分析
9.3 利益补偿对象分析
9.4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运行模式分析
9.5 中央政府对粮食主销区的政策调控
9.6 粮食主销区对主产区的粮食跨区指标交易模式
9.7 中央政府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9.8 粮食主产区资金使用途径分析
9.9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本研究结论
10.2 主要政策建议
10.3 研究不足与展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