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以一系列个案研究的形式,回到思想激荡的“五四”历史现场,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化的“五四”叙事和想象,深入“五四”内部不同的话语、观念和潮流的缝隙中,在辨析它们的各自脉络和理路以及相互间的复杂关系的同时,激活被单一的“五四”叙事板结化的历史能量,重新体认“五四”为现代中国奠定价值地基的意义。
本书大致分为四辑,第一辑从语言和文体问题入手,探讨“五四”语言改革运动的不同侧面,揭示其思想史和文学史意义;第二辑侧重于对“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考察,跳出概念史的思路,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分析“文学”作为一个论域如何在“五四”时期的媒介转型、翻译实践、文类重塑和思想运动的彼此激荡中脱颖而出;第三辑聚焦于“五四”的思想史图景,从地方和跨文化的多重视角,揭示新文化运动内在的张力和动力;第四辑则以问题史的梳理的形式,在更长的时段中思考“五四”作为现代中国之重要节点的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