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化诗学(历史谱系与本土建构)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33147
  • 作      者:
    作者:李圣传|责编:万春//孙逸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客观梳理了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在西方生成演变的学术史脉络,又清晰勾勒出在“语言论转向”与“文化转向”背景下中国文化诗学建构的演进历程、发展脉络、理论主张和学术特征,并对中西文化诗学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尤其是对当代中国文化诗学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实绩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地考索。本书内容追本溯源,脉络清晰,史料丰富,形成了一套清晰完整的讲述系统。
展开
目录
序一 林继中
序二 李春青
绪论 失重的焦虑与理论选择
一 理论盘旋与文艺学失重的焦虑
二 蜕变的思考与文学观念的变迁
三 “文化-诗学”:探寻文论阐释模型的支点与框架
四 文化诗学的理论品格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章 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面面观
第一节 一项批评运动的崛起——“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的历史、语境及脉络
第二节 实践“新历史主义”:格林布拉特及其同伴们
一 格林布拉特:“权力的即兴运作”
二 蒙特洛斯:“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
三 海登·怀特:“元史学”与“话语转义”
四 多利莫尔与辛菲尔德:文艺复兴研究中的另一种新历史主义
第三节 思想来源: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的方法论
一 米歇尔·福柯:权力话语与知识考古学
二 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实践与“厚描”
三 米哈伊尔·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
第二章 “文化诗学”在中国与中国文化诗学
第一节 “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在中国
一 译介与传播
二 接受与评述
三 拓展与深化
第二节 “文化诗学”的挪用与“本土化”转化
一 西方“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的外部冲击
二 中国传统诗文观念的模式延续
三 “失语”与“文化研究”的内部影响
第三节 “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与发展
一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胎动与萌芽
二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与爆发
三 新世纪之后:多元群体性发展
第四节 中西文化诗学的关联与差异
第三章 模式谱系与当代会通
第一节 文化与诗学的古代模式
一 “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文学批评观
二 “乐以观世”文学批评观
三 “发愤著书”说及其文学批评传统
四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及其文学批评观
五 “六经皆史”及“文史互动”文学批评观
第二节 文化与诗学的现代模式
一 鲁迅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二 闻一多与“诗经学”研究
三 钱锺书与跨学科“打通”思维模式
第三节 文化与诗学的现实源泉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二 重建“新理性精神”与走向“文化诗学”
第四节 当代小说中的文化诗学
一 小说创作中的“新历史”趋向
二 诗史融合:文化记忆与重建理想
三 民俗野史的开掘:历史与人文的心灵感召
第四章 理论建构与方法实践
第一节 中国文化诗学研究概观
第二节 作为文学理论的新构想——童庆炳与文化诗学理论建构
一 早期“文化诗学”思想的来龙去脉
二 “学案”研究与后期文化诗学的纵深
第三节 建构富于创意的文学新论——刘庆璋与文化诗学理论建构
一 诗心与对话:融通“中西-古今”
二 诗法与理念:“文学-文化”的互涵互动
三 诗意与创新:“文化诗学”的出场及建构
第四节 文学批评的文化之路——蒋述卓与文化诗学理论建构
一 “综合研究法”与文艺研究的文化观照
二 批评失语与建构“文化诗学”批评范式
三 城市、传媒与大众文化: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的“诗学”延伸
第五节 文本?体验?文化语境——李春青与中国文化诗学实践
一 在“反思”中走向“阐释”:中国文化诗学的萌发机制
二 中国文化诗学的学理特征与研究模式
三 中国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与阐释实践
第六节 在“双向建构”中“激活传统”——林继中与中国文化诗学实践
一 “双向建构”:中国文化诗学的操作方法
二 中国文化诗学实践:“双向建构”的三种运用模式
三 “激活”与“重构”:中国文化诗学的境界与意义
第五章 理论困境与突围对策
第一节 “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的区隔
一 “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殊名异义
二 “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维度有别
三 文化诗学:“文化”与“诗学”的互动互构
第二节 文化诗学的理论困境与突围对策
一 文化诗学的四重“病根”
二 文化诗学的二次“消亡”?
三 文化诗学突围困境的理论对策
第三节 审美文化:文化诗学建构的支点与方向
一 “诗意的裁判”:文学的审美品格与价值诉求
二 认识论——泛文化——审美文化:范式的变革与更新
三 “审美文化”作为“文化诗学”场域的原点与支点
结语 文化转向与诗学转换:中国文化诗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