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情况
第一编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章 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第二节 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现状及问题
第三节 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以草场产权制度变革
为例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民族地区的启示
第一节 生态补偿理论
第二节 对生态补偿的理论争议
第三节 对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管理的启示
第三章 生态屏障与生态安全
第一节 生态屏障与生态安全的含义
第二节 生态安全屏障与区域民族地理
第三节 生态安全屏障的制度建设
第四章 民族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展、评价与建议
——基于2015年民族地区退耕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2015年民族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第三节 民族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成绩
第四节 民族地区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小结与建议
第二编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
第一章 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习惯法的生态价值
第二章 民族地区的传统生态知识与生态智慧
第一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维护
第二节 川西南彝族既肥处理与生态维护
第三节 藏族传统游牧方式的生态价值
第四节 石漠化问题的防治与应对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民族地区的生态伦理
第一节 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
第二节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
第三节 华北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生态文化与聚落景观
第一节 本土性生态知识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互动的结果
第二节 特定的生境造就特定的民族聚落空间形态
第三节 传统生态知识决定聚落空间的位置选择与营造
第四节 聚落空间中蕴含着各民族对其生存空间的认知逻辑
第五节 聚落空间景观的生态知识:以风雨桥为个例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少数民族的本土知识与灾害防治
第一节 少数民族本土知识定义及其与灾害的关系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宗教仪式与灾害防治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生态知识与灾害防治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建筑知识与防灾减灾
第五节 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思想与灾害防治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编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生态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生态建设的实质
第二节 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生计转型与生态环境变迁
第一节 生计与生态环境之关系
第二节 传统生计对生态环境的利用与适应
第三节 生态环境变迁引发的生计转型
第四节 生计转型导致的生态环境变迁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生态移民进展报告
第一节 中国生态移民的阶段、分类、动因及其影响
第二节 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地方实践案例
第三节 对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反思
第四章 生态扶贫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生态扶贫研究
第三节 生态扶贫的内涵
第四节 生态扶贫的成效:中华蜜蜂项目的实践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生态旅游与本土生态知识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
第二节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第三节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我国生态旅游问题的对策
结论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与对策
第一节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第二节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