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鹰:回望如歌岁月开创全新境界——《<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总序
上
1949年
许广平:从鲁迅的著作看文学
艾青:谈大众化和旧形式
老舍:“现成”与“深入浅出”
郭沫若:论写旧诗词
何其芳:话说新诗
1950年
郭沫若:简单地谈谈《诗经》
周立波:谈方言问题
徐光耀:我怎样写《平原烈火》
1951年
何家槐:我对于短篇小说的一些看法
吕叔湘:关于口语和文章里的新词新语
1952年
冯雪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我们文学发展上的意义
陈涌:评《暴风骤雨》
周良沛:笼统地写从落后到转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孙犁:关于小说《荷花淀》的通信
1953年
韦君宜:青年们希望作品中表现什么样的人物
郑振铎: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
丁玲:到群众中去落户
1954年
侯金镜:评路翎的三篇小说
秦兆阳:关于对《农村散记》的批评的感想
冯雪峰:论《保卫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
牛汉:试谈殷夫的诗
1955年
杜鹏程:生活永远是紧张的战斗——读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
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
于晴: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到来的图景——读中篇小说《冰化雪消》
1956年
萧殷:要更多地和更深地理解生活——评刘绍棠的小说
张羽:传记文学的真实性
1957年
光年:《文艺杂谈》读后
敏泽:从几篇作品谈艺术的真实性问题
1958年
阎纲:一篇幽默、生动的好小说——读马烽的小说《三年早知道》
1959年
巴人:略谈短篇小说六篇
王西彦:《锻炼锻炼》和反映人民内部矛盾——在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
石燕:《自洋淀纪事》读后
荒煤:谈“细节”——杂感二则
魏金枝:茹志鹃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1960年
冯牧:初读《创业史》
细言:读《山乡巨变》续篇的人物创造
1961年
田汉:题材的处理
黄秋耘杜鸿年: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断感想
1965年
浩然:热情的鼓励,有力的鞭策——在《艳阳天》农民读者座谈会上的发言
1966年
金敬迈:《欧阳海之歌》的酝酿和创作
1978年
洁泯:革命的现实主义力量——读近年来的若干短篇小说
1979年
孙犁从维熙:关于《大墙下的红玉兰》的通信
刘锡诚:乔光朴是一个典型
1980年
谢永旺:独树一帜——评高晓声的小说
周扬沙汀:关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通信
1981年
蹇先艾:何士光和他的短篇小说
1982年
李健吾:撒得开,收得拢
吴组缃:谈散文
陈骏涛: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
晓雪:邵燕祥的诗
1983年
刘白羽闻言:谈《高山下的花环》
1984年
邵燕祥:幸存者,但不是苟活——张贤亮《绿化树》读后
王蒙:且说《棋王》
1985年
李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谢冕:地火依然运行——近年诗歌的发展
严文井:我是不是个上了年纪的丙崽?——致韩少功
1986年
程德培:“连续性”的中断——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叙事变化
周政保:《隐形伴侣》:人与人性的艺术洞察
刘再复:挚爱到冷峻的精神审判——评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1987年
季红真:小说中的性描写刍议
缪俊杰:质朴深沉的悲剧美——评朱晓平的《私刑》和“桑树坪”系列中篇
1988年
王必胜:人生命运的变奏曲——刘恒小说散论
阳雨: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
王鸿生:在沉沦与期待的界面——读王朔近作
吴亮:中国乡村小说里的若干现代主义倾向
1989年
蒋原伦:一个新主题的出现——评刘震云中篇小说《单位》
1990年
铁凝:我看张立勤
秦牧:我的生活信念和文学追求
徐迟:报告文学要走进生活
1991年
李瑛:让我们再唤新人——《沙迪克的婚礼》序
1992年
彭荆风:神奇的土地素朴的作家——读《云南边地短篇小说佳作》
古耜:熠耀着时代的光华——读石英的两本散文新著
马识途:通俗小说的新尝试——《雷神传奇》后记
1993年
刘绍棠:秀才人情纸半张
蓝棣之:真知灼见在于长期积累——读钟敬文先生《兰窗诗论集》
下
1994年
管桦:源于生活的艺术——谈文坛新人关仁山及其创作
凌力:从历史文学评论走向历史文艺学研究
——读吴秀明的《文学中的历史世界——历史文学论》和《历史的诗学》
1995年
吴秉杰:九十年代小说现象和课题
张同吾:文化性格的情感意蕴——1994年诗歌剪影
1996年
胡军:论“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张志忠:周大新:在新的台阶上
范培松:散文——小青的“家”
1997年
丁帆:“最后的浪漫者”的心灵叩问——储福金《心之门》读后
石一宁:失语:苦难与尊严——读东西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
张韧:’96现实主义小说的回思
1998年
陈世旭:生命的燃烧和呼啸——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
1999年
高小立:姹紫嫣红都是诗
李国文:大树这样长成——五十年短篇小说回望
陈建功:共和国五十年中篇小说一瞥
2000年
孙绍振:当代学者散文的出路——从南帆的散文兼论审智散文的审美逻辑转化
郭宝亮:灵魂的忏悔与拷问——评铁凝长篇小说《大浴女》
阎晶明:无畏的欲望及其他——从《上海宝贝》和《糖》说起
2001年
李洁非:城市文学及其意义
2002年
王先霈: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