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走向雅斯贝尔斯
——德国哲学家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
一、理想化了的中国——莱布尼茨的中国观
二、平庸化了的中国——黑格尔绝对精神体系中的中国
三、作为合题的雅斯贝尔斯对中国的认识
第一章 论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及哲学史的世界观念
——以《大哲学家》为中心的研究
一、“思想移民”的时代
二、“主客体分裂”与“澄明”
三、“世界哲学”
四、“轴心时代”
五、哲学的世界史视野
六、哲学的世界史之考察方式
七、“主观心理学”的方法
八、结论
第二章 雅斯贝尔斯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一、对东西方的界定
二、西方通过东方定位自身
三、东西方之间的互补
四、东西方之间的动态关系
五、破除西方在面对东方时的傲慢态度
六、结论
第三章 论雅斯贝尔斯历史哲学中的全球史观念
——以《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
一、时代背景
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发展
三、《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在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定位
四、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及“交往”的观念
五、“轴心时代”的意义
六、技术时代与世界哲学的观念
七、对未来的展望
八、将传统化为己有
九、结论
第四章 从轴心文明到多元现代性
——半个世纪以来汉语世界有关轴心时代的讨论
一、20世纪70一80年代两次有关轴心时代的国际会议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倬云与杜维明对“轴心时代”
理论的介绍
三、雅斯贝尔斯著作译本中的“轴心时代”
四、中国学界对“轴心时代”的批判
五、轴心时代中与中国相关的史实再探讨
六、有关第二轴心时代/新轴心时代
七、《二十一世纪》对“轴心文明与二十一世纪”的讨论
八、21世纪第二个十年对“轴心时代”的解读
九、结论
第五章 范式的创造者
——雅斯贝尔斯对孔子思想的认识
一、雅斯贝尔斯对孔子思想认识的资料来源
二、孔子——范式的创造者
三、孔子的思想
四、孔子的人格
五、影响史
六、结论
第六章 道及统摄
——雅斯贝尔斯对老子思想的认识
一、雅斯贝尔斯对老子思想认识的资料来源
二、史陶斯的《老子》译本
三、道与统摄
四、结论
第七章 哲学的信仰
——雅斯贝尔斯对佛教思想的认识
一、雅斯贝尔斯与佛教最早的接触
二、欧洲哲学传统与人类的中心问题
三、哲学的信仰与佛教
四、与佛陀一起做哲学
五、佛教——关于人的学说
六、实存之澄明
七、大哲学家王国中的佛陀
八、佛陀的教义与“统摄”
九、“统摄”与涅槃
十、对学院哲学体系的解构与佛教之缘起
十一、科技、存在及佛陀的典范意义
十二、佛教与自由、超越
十三、和平主义与大乘佛教
十四、对雅斯贝尔斯所使用文献的几点评价
十五、结论
第八章 雅斯贝尔斯在中国的接受史及出版其中文著作集的构想
一、民国时期对雅斯贝尔斯哲学的译介
二、1988年以后中文学界对雅斯贝尔斯的译介
三、雅斯贝尔斯的著作及其哲学在日本
四、德文版《雅斯贝尔斯全集》与中文版《雅斯贝尔斯
著作集》的构想
结论
一、哲学的世界史遗产
二、作为“合题”的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
三、与中国一起做哲学
四、从“隔历”走向“圆融”
五、展望
参考文献
事项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