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历史学,以生态文化学为视角,整合农学、历史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除了传统的历史文献法外,主要运用的方法还有:
本书主要涉及贵州黔东南侗族、苗族地区,历史文献资料较少,单靠文献法难以进行研究。而无文字的族群、历史上无文字记录的地区生态环境史,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关注对象。本书充分挖掘清水江文书、方志、民族历史调查、碑刻、档案资料和《南征日记》等民间文献,综合运用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进行历时l生研究。
根据调研资料及有关统计材料,对糯禾与籼稻种植的产量与效益作较为深人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从纵向上复原清代以来种植结构嬗变中民族文化与生态的变迁并探讨其规律;从区域比较和族群文化比较两方面,探讨民族文化与生态变迁中的特色。
本书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贵州黔东南民族地区“禾改谷”为案例,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挖掘文献材料,对黔东南地区几百年来农业技术及其推广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历时l生的系统分析研究,探讨如何处理农业发展、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本书的基本研究思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