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康理论创新的历史文化根基
一、传统小康思想的核心要义
二、传统小康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结语
第二章 小康理论创立的问题意识
一、针对“照搬苏联模式”
二、针对“平均主义大锅饭”
三、针对“贫穷的社会主义”
四、针对“高指标急速度”
结语
第三章 小康理论的创新历程
一、小康理论的形成(1979—1992年)
二、小康理论的发展(1992—2002年)
三、小康理论的成熟(2002—2012年)
四、小康理论的终结(2012—2020年)
结语
第四章 中国特色、一个中心:邓小平小康理论的开创性
一、目标调整:从“实现四化”到“建设小康”
二、含义调整:从“全面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
三、理念调整:“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
四、路径调整:从“两步走”到“三步走”
五、方法调整: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结语
第五章 市场经济、全面小康:江泽民小康理论的创新性
一、目标创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二、含义创新:“四个明确”“六个更加”“三个特点”
三、理念创新:“可持续发展”“全面小康”“三个代表”
四、路径创新:从“三步走”到“小三步走”
五、方法创新:“市场经济”“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
结语
第六章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胡锦涛小康理论的创新性
一、含义创新:八大要义
二、目标创新:五大目标
三、理念创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四、方法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农村建设
结语
第七章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习近平小康理论的创新性
一、含义创新:全面、高质量、群众满意
二、理念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目标创新:解决区域性贫困、绝对贫困问题
四、路径创新:新三阶段论
五、方法创新:四个全面、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结语
第八章 小康理论创新的特点
一、历史性
二、发展性
三、开放性
四、实践性
五、本土性
六、指导性
七、科学性
结语
第九章 小康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一、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一心一意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聚焦民生问题,“三农”为关键,脱贫为重点
四、从关注“温饱”到关注“全面”
五、奋斗目标相互衔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六、改革开放为动力、理论不断创新
七、源于实践,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创新发展
结语
第十章 小康理论创新的历史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际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