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的基本框架除导论外,分为五章,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导论是本书的研究起点和基础。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及方法、主要创新与不足等内容。
第一章:财政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分析。借助国际财政和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及分析方法,本章初步构建了财政政策国际协调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分析财政政策国际协调的含义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财政政策国际协调的内容、形式和机制原理。
第二章:中国与东盟国家财政政策协调现状。立足于财政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载体,全面梳理和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财政政策协调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是探索和促进财政政策有效协调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章:财政政策国际协调的实践与借鉴。从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入的角度,本章重点阐述了东盟、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组织和各国政府财政政策协调的实践以及应对危机的财政政策协调经验。
第四章:中国与东盟国家财政政策协调的经济效应。协调经济效应的分析,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财政政策协调研究的核心。分析财政政策协调的成本与收益,并对财政政策协调的经济效应进行计量实证,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财政政策协调的对策。探索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财政政策协调的对策,是本书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财政政策协调,基本的思路就是要明确协调的原则和目标,找准协调的内容和模式,探索和创新协调的机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