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立法原理判例--日本刑事证据规则的三维检视
0.00     定价 ¥ 8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2098140
  • 作      者:
    作者:董林涛|责编:魏星//隋晓雯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从法律规定、基本原理、司法判例(解释)三个维度向国内读者展示日本刑事证据规则与相关程序的多重样态。写作过程中,笔者并不满足于对以上三方面内容的细致梳理、详尽罗列,而试图以此为依托展开对刑事证据规则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延伸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主张,在提升本书自身学术价值的同时,也为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提供域外智识和经验教训。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证据法序说
一、证据的含义与种类
(一)事实认定与证据
(二)证据种类
二、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三、证据裁判主义
(一)证据裁判主义的含义
(二)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三)证明对象:严格证明抑或自由证明
四、证明的必要
第二章 证据关联性
一、关联性的意义
二、写实证据
(一)照片
(二)录音带、录像带
三、科学证据
四、不良品格与类似事实
(一)不良品格的证明
(二)余罪与量刑
第三章 传闻法则
一、传闻法则概述
(一)传闻法则的根据
(二)《宪法》第37条第2款与传闻法则
(三)传闻证据的定义
(四)传闻与非传闻
(五)传闻法则的例外体系
二、传闻文书
(一)被告人以外之人的陈述代用文书
(二)被告人的陈述代用文书
(三)特信性文书
三、传闻陈述
四、传闻证据的相关问题
(一)任意性调查
(二)同意文书
(三)合意文书
第四章 违法收集证据排除法则
一、违法收集证据排除法则概述
二、违法收集证据排除的理论根据
三、违法收集证据排除的判断标准
(一)违法收集证据排除的理论标准
(二)违法收集证据排除的判例标准
(三)违法收集证据排除的例外情形
四、违法收集证据排除法则的实务运用
(一)程序存在轻微违法的场合
(二)程序存在重大违法的场合
(三)证据收集程序违反与令状主义无关之其他法规的场合
(四)程序违法与证据收集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场合
(五)先前侦查行为违法对后续证据收集行为产生影响的场合
五、毒树之果
六、其他问题
(一)对违法收集证据的同意
(二)违法收集证据排除的申请适格
(三)违法收集证据之实质证据外使用
(四)私人违法收集的证据
第五章 自白法则
一、自白与自白法则
二、自白的证据能力
(一)自白法则的根据
(二)自白法则的具体适用
三、自白的证明力
(一)自白的信用性评价
(二)自白补强法则
四、共同被告人的陈述
(一)概述
(二)共同被告人陈述的证据能力
(三)共犯者陈述(自白)的证明力
第六章 审判前整理程序
一、审判前整理程序概述
(一)审判前整理程序的含义
(二)争点、证据整理与证据开示的基本构想
(三)与预断排除、审判公开原则的关系
二、审判前整理程序的内容
(一)程序开始
(二)程序参与者
(三)程序内容
三、审判前整理程序的流程
(一)预定证明事实明示、证据调查请求与证据开示
(二)类型证据开示
(三)被告人或者辩护人的主张明示、证据请求、证据开示
(四)被告方主张关联证据开示
(五)预定证明事实、主张的追加、变更等
(六)争点、证据整理结果的确认
(七)关于证据开示的裁定
(八)开示证据目的外使用的禁止
四、审判前整理程序的特例
(一)必要辩护
(二)被告人、辩护人必要的开头陈述
(三)审判前整理程序结果的公布
(四)审判前整理程序终结后证据调查请求的限制
第七章 证据调查程序
一、证据调查程序概览
二、开头陈述
(一)开头陈述的意义与功能
(二)开头陈述的范围与限度
(三)被告方的开头陈述
三、证据调查请求
(一)请求权人与请求对象
(二)请求时期与请求顺序
(三)证据调查的请求方式
(四)请求的取消(撤回)
四、证据裁定
五、证据调查范围、顺序、方法的裁定
六、证据调查的实施
(一)证人询问
(二)鉴定、口译、笔译
(三)证据文书的调查
(四)证据物的调查
(五)勘验
(六)被告人质问
七、争辩证明力的机会
八、有关证据调查的异议
九、证据调查完毕后证据的处置
十、被害人等的意见陈述
十一、法院职权调查
十二、审判期日外的证据调查
(一)证人询问
(二)勘验
(三)扣押、搜查
第八章 证据评价与心证形成
一、自由心证主义
(一)自由心证主义的含义
(二)自由心证主义的例外
(三)合理心证主义
二、心证程度(证明标准)
三、举证责任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
(二)举证责任的分配
(三)举证责任的转换
四、推定
参考文献
参考判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