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产融结合内涵
2.1.2 产融结合动机分析
2.1.3 产融结合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2.1 产融结合的有效性
2.2.2 产融结合的弊端与风险
第3章 金融监管与产融结合发展历程
3.1 金融监管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3.1.1 金融监管的含义
3.1.2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
3.2 国内外金融监管变革
3.2.1 美国金融监管变革
3.2.2 日本金融监管变革
3.2.3 其他国家金融监管
3.2.4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演变
3.3 国外产融结合发展阶段及主要模式
3.3.1 产融结合发展阶段
3.3.2 新世纪以来的发展趋势
3.3.3 产融结合的主要模式
3.4 我国产融结合发展历程
3.4.1 我国产融结合发展阶段
3.4.2 我国产融结合的基本特征
第4章 我国大型企业产融结合现状与典型案例分析
4.1 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发展的基本现状
4.2 基于SWOT的国内外典型案例研究
4.2.1 SWOT分析工具
4.2.2 典型案例剖析
4.3 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产融结合在战略层面存在的问题
4.3.2 产融结合在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3.3 产融结合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产融共生进程研究
5.1 在产融共生视角下的微观企业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与推动因素
5.2 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产融共生阶段分析
5.2.1 我国大型企业产融共生初级阶段
5.2.2 我国大型企业产融共生中级阶段
5.2.3 我国大型企业产融共生高级阶段
5.3 产融共生各个阶段的关键因素
5.3.1 产融共生各个阶段的不同参与方及角色关系
5.3.2 产融共生各个阶段的关注要点
5.4 小结
第6章 我国大型企业产融共生效率评价研究
6.1 我国大型企业产融共生效率评价体系构建
6.2 大型企业产融共生效率评价实证研究——以G企业集团为例
6.3 G企业产融共生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6.4 产融共生体系的资金管理效率评价
6.4.1 标准现金持有量估计的理论依据
6.4.2 基于现金日记账的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测度方法
6.4.3 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决定因素
6.4.4 标准现金持有量估计的实证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产融共生组织模式选择与评价
7.1 产融共生组织模式类别
7.2 研究设计
7.2.1 决策树算法介绍
7.2.2 数据和样本选择
7.2.3 指标选择
7.3 决策树算法实现
7.3.1 组织模式选择与评价
7.3.2 多元/单一发展模型选择与评价
7.3.3 G企业发展、组织模式选择验证
7.4 小结
第8章 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产融共生发展策略研究
8.1 产融共生发展路径研究
8.1.1 产融共生发展路径影响因素
8.1.2 产融共生发展路径特点和策略建议
8.2 产融共生状态下微观主体产融结合进入模式建议
8.2.1 产融共生状态下微观主体产融结合财务公司进入模式建议
8.2.2 产融共生状态下微观主体产融结合其他进入模式建议
8.3 加强产融共生的风险防控与监管
8.3.1 资金链风险防控与监管
8.3.2 产业链风险防控与监管
8.3.3 管理链风险防控与监管
8.4 小结
第9章 政策与建议
9.1 引导大型企业集团以主业为核心,平衡实体与金融业务的发展
9.1.1 围绕主业,实现实体产业和金融业务有效协同
9.1.2 确保实体产业和金融业务的均衡发展
9.2 完善支持产融共生的政策措施
9.2.1 区别对待产融集团
9.2.2 积极支持企业发展财务公司,拓展租赁、产业基金业务
9.2.3 适度放宽集团金融企业与实体产业企业关联交易管制
9.2.4 完善法规体系建设
9.3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建立适应产融共生发展要求的金融业务监管体系
9.3.1 引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
9.3.2 完善监管体制
9.3.3 加强监管协调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G企业产融共生效率评价调查问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