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动态
一 研究现状
二 存在问题及动态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金代上京路设置沿革及行政区划变迁
第一节 设置沿革
一 会宁府设置沿革
二 蒲与路设置沿革
三 胡里改路设置沿革
四 恤品路设置沿革
五 合懒路设置沿革
六 曷苏馆路设置沿革
七 肇州设置沿革
八 隆州设置沿革
九 信州设置沿革
十 乌古迪烈统军司设置沿革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变迁
一 太祖太宗时期行政区划变迁
二 金熙宗时期行政区划变迁
三 海陵王时期行政区划变迁
四 金世宗时期行政区划变迁
五 金章宗时期行政区划变迁
六 金末行政区划变迁
第三章 金代上京路政治研究
第一节 金初女真部族
一 女真部族形成
二 上京路分布的女真部族
三 女真部族社会结构
第二节 金初的孛堇、勃极烈制度
一 孛堇、勃极烈制度的建立
二 勃极烈制度的发展
三 勃极烈制度的废除
第三节 金初上京路猛安谋克制度
一 猛安谋克制度的形成
二 上京路分布的猛安谋克
三 猛安谋克迁移
第四节 上京路国家行政机关
一 上京路国家直属机关
二 上京路国家地方机关
第四章 金代上京路经济研究
第一节 上京路经济政策与经济状态
一 上京路经济政策
二 上京路经济状态
第二节 上京路的税收制度
一 税收管理制度
二 牛头税制度
三 两税制度
四 资产税(物力钱)
五 其他杂税
第三节 上京路的农业发展
一 上京路农田分布及生产工具
二 上京路农业发展规模
第四节 上京路的工业发展
一 上京路矿冶开发
二 上京路铸造业发展
三 上京路手工业作坊
第五节 上京路的商业贸易
一 金初货币应用与市场体系建立
二 上京路内外商业贸易
三 上京路商业管理机构及其制度
第五章 金代上京路军事研究
第一节 金初军事机构的设置及制度演变
一 金初军事机构的设置及特点
二 金初军事制度的演变
第二节 上京路与反辽破宋战争
一 在上京路境内的反辽战役
二 上京路与破宋战争
三 上京路在反辽破宋中的作用
第三节 金与蒙古的矛盾与战争
一 金与蒙古之间的矛盾
二 金与蒙古之间的战争
第四节 海陵王迁都对上京路的影响
一 政变与迁都
二 迁都对上京路的影响
第五节 弘吉刺部叛金与东北路长城的修建
一 弘吉刺部叛金附蒙
二 东北路长城的修建
第六节 耶律留哥、蒲鲜万奴叛金及上京沦陷
一 耶律留哥叛金
二 蒲鲜万奴叛金
三 上京路被蒙古军占领
第六章 金代上京路文化研究
第一节 上京路文化传统及汉化过程
一 女真族文化传统及其变化
二 女真族的汉化过程
第二节 女真文字的创制与儒学的传播
一 女真文字的创制
二 儒学在上京路的传播
第三节 上京路文学与艺术
一 上京路的文学
二 上京路的艺术
第四节 上京路教育与科举
一 上京路的教育
二 上京路的科举
第五节 上京路的建筑
一 上京路城镇建设
二 上京路房屋建筑
第六节 上京路的宗教
一 上京路萨满教
二 上京路佛教
三 上京路道教
四 上京路宗教文化遗存
第七节 上京路的民俗
一 饮食习惯
二 服饰习俗
三 居住风格
四 交通特色
五 婚姻礼俗
六 丧葬习俗
七 岁时礼仪
第七章 金代上京路姓氏、婚姻家庭及人口
第一节 上京路女真人的姓氏
一 女真人的姓氏基础
二 女真人的姓氏分化
第二节 上京路女真人婚姻与家庭
一 上京路女真人的婚姻
二 上京路女真人的家庭
第三节 上京路人口变化
一 上京路人口分布
二 人口迁移与变化
第八章 金代上京路历史地位与贡献
第一节 上京路在金朝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一 上京路是女真族发祥地
二 上京城金初国都后期陪都
第二节 上京路对金朝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 女真族在上京路完成了封建制过渡
二 女真族在上京路完成了帝王制转型
第三节 上京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
一 奠定了祖国东北边疆’基础
二 促进了中华民族融合发展
第四节 上京路对金朝的历史贡献
一 上京路为女真族建国奠定了基础
二 上京路为女真族汉化提供了条件
三 上京路为女真族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 上京路为女真族培植了文化根基
五 上京路为女真族培养了大批人才
附录 金代上京路职官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