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广州党组织的创建地和大革命的中心地(1919—1927)
第一节 从五四运动到中共广州地方组织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在越秀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广州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四、工人运动的兴起
五、青年学生运动的发展
六、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成立
第二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一、中共三大召开和协助改组国民党
二、国民党一大召开与国共合作的建立
第三节 国民革命新局面形成
一、中共广州地委成立
二、抗议“新警律”苛例
三、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四、中共广州地委组建工团军、农团军
五、革命武装平定广州商团叛乱
第四节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一、中共广东区委的健全
二、工农妇组织纷纷成立
三、中共广东区委发动和领导省港大罢工
四、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高涨
五、广州党团组织的壮大
六、国民政府及广东省、广州市政府设在越秀
七、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创办
第五节 国共合作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一、国民党的分化与国民革命阵营的危机
二、高级政治训练班开办
三、北伐战争与革命中心的转移
四、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和大革命失败
第二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1927—1937)
第一节 广州起义/054
一、广州起义爆发/054
二、广州苏维埃建立
三、广州起义失败
第二节 白色恐怖下的对敌斗争
一、广州市委屡次重建
二、刑场上的婚礼
三、中共广州外县工委机关设立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一、九一八事变在越秀的反响
二、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
三、响应一二·九运动
第三章 积极开展抗日斗争(1937—1945)
第一节 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一、中共广州各级组织的恢复与加强
二、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发动群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四、与破坏统一战线的斗争
第二节 沦陷时期的地下斗争与越秀光复
一、日本侵略军的轰炸与袭扰
二、越秀沦陷与党的决策
三、隐蔽战线与情报工作
四、日本投降与越秀光复
第四章 夺取解放战争胜利(1945—1949)
第一节 内战爆发后的斗争
一、争民主反内战运动
二、党的斗争方针的调整
三、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四、打入敌人内部的秘密斗争
五、十年潜伏
第二节 为迎接解放而斗争
一、迎接广州解放的决策部署
二、迎接广州解放的主要工作
三、保护工厂、学校和城市公共设施
四、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
五、人民解放军入城
第五章 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
第一节 羊城新生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
二、恢复金融秩序,发展生产
三、土地改革
四、掀起抗美援朝热潮
五、整顿社会治安
六、义务劳动修建体育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合作化
二、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区
一、动员青年和妇女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二、建设新村:广州第一个工人新村
三、华侨新村:全国规模最大的华侨住宅区
四、建设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五、建设二沙体育训练基地
六、扫除文盲运动
第六章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探索(1956—19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
一、增产节约运动
二、“大跃进”运动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四、渡过经济难关
五、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全国首创的综合性国际盛会
第二节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新家园
一、水上居民迁陆定居
二、木屋改造
三、义务劳动开挖人工湖
四、东山少年宫建成
第三节 “文革”十年与拨乱反正
一、区机关干部下放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三、工业学大庆运动
四、地方经济初步恢复
五、科学事业的春天
第七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1992)
第一节 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补课
二、全面落实各项政策
第二节 改革开放起步
一、价格“闯关”
二、为企业“解绳松绑”
三、发展“三来一补”业务
四、发展区街经济
五、高第街:广州开放的第一个工业品市场
六、东湖新村:全国最早的商品房住宅小区
第三节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一、经济体制改革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兴办“三资”企业
四、创新引领,走在前列
第四节 个体经济发展
一、第一代个体户
二、催生雇工合法化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
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二、“四有”教育活动
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第八章 越秀区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1992—2002)
第一节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一、深化企业制度改革
二、黄花岗科技园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