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诉之牵连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180658
  • 作      者:
    作者:梁开斌|责编:陈凤玲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民事审判中的牵连性诉讼,其数量之众,远超一般民众认知;其处理之艰,远非民事诉讼法教科书所能容纳。案件在何范围内纷争,可谓诉讼策略的重中之重。常见的诉讼范围策略,有以大博小型、旁敲侧击型和投石问路型。以大博小型诉讼策略中,为了确保损失可弥补、责任可追究,有意将诉讼范围延展至最大,这增加了己方的工作量并“树敌过多”。旁敲侧击型诉讼策略中,代理者为了纠正法官的“认知错误”,将位于中间逻辑链上的法律关系单独诉讼以支持己方最终诉求,这种做法损耗了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投石问路型诉讼策略中,代理者为了确保胜诉,依据庭审中最新情况,变换诉讼范围指向,让所有程序参与者的工作不得不“周而复始”。律师往往是诉讼范围变动的始作俑者,法官受程序束缚,不得不“随波逐流”。如此,一个案件的延展性、拆分性和变动性,成为具有多发性的困扰程序参与者的司法癣疥,不治则司法效率必受阻滞。 本书认为,牵连性诉讼之肯綮在“疏”不在“堵”。应依据案件事实的同源性和诉讼请求的竞争性,类型化梳理,给出强制合并、合意合并或裁定合并的多元路径。同时,应辅之以必要配套机制,如改进法官考核办法、谨慎行使释明权、具有诉讼标的视角的案件移送管辖机制和人案配套机制改革等,方能真正解决船和桥的问题。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诉之牵连问题的缘由
二 研究方法
三 学术创新
四 学术价值
第一章 诉之牵连的基础逻辑
一 诉之牵连的概念界定
二 诉之牵连的发展阶段
三 诉之牵连的法律形态
四 诉之牵连的实务认知与抽象
五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诉之牵连的程序正当性
一 诉之牵连的司法哲学之问
二 诉之牵连的程序结构限度
三 我国诉之牵连技术的程序正当性设定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诉之合并的牵连性
一 诉之合并分类中的牵连性
二 比较法视野中诉之合并的牵连性
三 我国诉之合并中牵连性的实证考察
四 诉之合并中牵连性问题之梳理
五 基于牵连性的诉之强制合并
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同诉讼的牵连性
一 共同诉讼分类中的牵连性
二 比较法视野中共同诉讼的牵连性
三 我国共同诉讼中牵连性的实证考察
四 共同诉讼中牵连性问题之梳理
五 基于牵连性的必要共同诉讼之合意简化可能
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第三人诉讼的牵连性
一 第三人诉讼分类中的牵连性
二 比较法视野中第三人诉讼的牵连性
三 我国第三人诉讼中牵连性的实证考察
四 第三人诉讼中牵连性问题之梳理
五 基于牵连性的第三人诉讼地位之确立和转化
六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反诉的牵连性
一 反诉分类中的牵连性
二 比较法视野中反诉的牵连性
三 我国反诉中牵连性的实证考察
四 反诉中牵连性问题之梳理
五 基于牵连性看反诉之扩张
六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重复诉讼的牵连性
一 重复诉讼分类中的牵连性
二 比较法视野中重复诉讼的牵连性
三 我国重复诉讼中牵连性的实证考察
四 重复诉讼中牵连性问题之梳理
五 基于牵连性的重复诉讼之再界定
六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诉之牵连的审判模式
一 民事审判对象界定路径的反思
二 我国司法实务中变动的民事审判对象裁判路径
三 诉之牵连视角下的民事审判对象内涵的重释
四 诉之牵连视角下民事审判对象的审理原则
五 法院对当事人选择与合意的规制
六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