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包含八章。第一章通过分析典型国家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城镇化速度、城镇化动力、城镇化空间格局、城镇体系演变等呈现的规律和特征,力图客观研判我国未来城市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的新问题和新趋势。第二章和第三章基于对我国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趋势分析,研究提出不同类型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差异化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共同构建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梯度格局,引领打造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第四至第七章通过深度案例,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创新,以期为全国其他城市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提供镜鉴。其中,第四章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中心城市进行类型划分,分析各类中心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第五章通过分析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中心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以打造太原都市区全省核心引擎,建设大同、临汾、长治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重点,打破低水平均衡的区域整体发展格局。第六章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例,在科学把握公园城市的内涵和建设路径基础上,研究提出成都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辐射力的战略重点;第七章以苏州为例,客观研判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苏州下一步转型发展的重点与建议。第八章围绕都市圈建设和同城化发展,系统梳理国内典型地区的主要做法和政策措施,以期为正在积极培育建设都市圈的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