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上篇 1916-1949年艰难的起步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对西方“古典一浪漫”早期管弦乐法的模仿性写作
一、综述
二、关于乐队编制
三、萧友梅的开拓性“起步”
四、黄自的管弦乐法中细腻的浪漫情怀
第三章 民族性与色彩性兼而有之的风俗性管弦乐法
一、综述
二、关于乐队编制
三、江文也《台湾舞曲》管弦乐法中的东方色彩
四、《中国狂想曲》《塞外舞曲》《森吉德玛》的色彩性配器
第四章 革命题材交响乐的戏剧性管弦乐法
一、综述
一、关于乐队编制
三、冼星海丰富的管弦乐手法
中篇 1949-1979年中国管弦乐法民族化的初步实践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革命题材交响乐戏剧性管弦乐法的深入
一、综述
二、精细的背景织体与对低音音色的“偏爱”
第三章 风俗性题材管弦乐法风格
一、综述
二、色彩性管弦乐手法的深入
三、音色开始上升为重要的结构因素
第四章 管弦乐法的“中国化”实践
一、综述
二、“音色分离”和“水墨画意”配器观念的萌芽
三、弓弦乐器五声性“润腔”式手法的引入
四、江文也《汨罗沉流》中的“中国化”现代管弦乐思维
第五章 节庆性题材管弦乐作品的管弦乐法
下篇 1980年至今多元并存的全盛时期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新时期传统管弦乐创作的管弦乐法艺术
一、综述
二、富有色彩性和民族性的“主题一旋律”式音色配置
三、千变万化的“背景一情景”式管弦乐织体
第三章 “中庸”风格管弦乐创作的管弦乐法艺术
一、综述
二、愈发细腻的室内乐写法
三、色彩性配置手法的日益丰富与拓展
四、打击/色彩性乐器地位的不断上升
五、愈加普遍的腔化处理
六、丰富多样的异质性多层次复调织体
七、新音色的不断开发
八、乐队“音响一织体”中的调性与非调性因素
九、不同时间维度的纵向并置
第四章 锐意创新的“新潮”管弦乐配器
一、综述
二、乐队编制的多样性
三、传统配器技术思维的延展
四、音色之间的转换
五、腔化处理的深入
六、打击/色彩性乐器音色的再次深化
七、“表现主义”影响下的技术运用
八、“音色音乐”影响下的音色开发与技术运用
九、偶然性因素导致的非严格意义的配器
十、微分音技术的涉及
十一、通过乐队座位排列或乐谱写作获得音响位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