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人文主义视野下的白璧德与学衡派
0.00     定价 ¥ 10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85718
  • 作      者:
    作者:李欢|责编:慈明亮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从白璧德所提出的“国际人文主义”的概念出发,在阅读大量白壁德英文原著、学衡派报刊和相关一手史料基础上,打破前人对学衡派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保守主义、古典主义、人文主义等的论断,重现挖掘白璧德所倡导的国际人文主义运动与学衡派的联系。本书以双重跨文化研究的视角,一方面回到白璧德的西学背景,探讨其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形成国际人文主义的构想,并进而澄清了白壁德的宗教信仰问题;另一方面细致考察了学衡派的跨文化实践,并对梁实秋与学衡派的关系进行了新的定位,勾勒出中国国际人文主义发展的谱系。
展开
目录
绪论“国际人文主义”的双重跨文化构想——重估学衡派研究
第一节 从“守旧”到“保守主义”——学衡派的历史评价
第二节 保守主义、古典主义、人文主义——学理上的学衡派研究
一 重估大陆学衡派研究
二 重估港台学衡派研究
三 重估海外学衡派研究
四 学衡派研究局限与跨文化研究构想
第三节 学衡派与中国语境下的“人文主义”
第四节 “国际人文主义”构想的提出——白璧德与学衡派的双重跨文化实践
第一章 白璧德的“国际人文主义”思想
第一节 “国际人文主义”生成的文化空间
一 “国际人文主义”的摇篮
二 “国际人文主义”的文化积累
三 “国际人文主义”运动的前奏
四 “国际人文主义”运动的发生
第二节 “国际人文主义”的思想线索
一 人文主义的概念
二 实证主义的方法
三 二元论
四 经验的三个层面
第三节 “国际人文主义”生成的思想背景
一 前学衡派时期的白璧德:反思近代文明
二 学衡派时期的白璧德:反思西方文明
第四节 “国际人文主义”的双面视界
一 白璧德的思想转向——从宗教到人文主义
二 “国际人文主义”的双面视界之一——内在超越的人文主义信仰
三 “国际人文主义”的双面视界之二——宗教人文主义
第五节 “国际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核
一 贵族式的人文主义教育
二 精英式的德治理念
三 “国际人文主义”教育的展开
第二章 学衡派“国际人文主义”实践史溯源
第一节 梅光迪
一 留美初期的文化心态
二 留美初期的文化思考
第二节 吴宓
一 早年经历——浸染于“关学”
二 清华学堂的学习经历
三 接受白璧德人文主义的契机
第三节 胡先骕
一 留美前的“君国相合”思想
二 留美时之思想探究
三 留美归国后之政治思想
第三章 汉译中的人文儒学
第一节 吴宓之译文示例
一 译文选择的双重动因
二 译文的现代姿态
三 译文中的“新儒学”
第二节 胡先骕之译文示例
一 译文选择的双重动因
二 译文中的“新儒学”
三 和而不同——“国际人文主义”运动
第四章 中国的“国际人文主义”实践史
第一节 学衡派“国际人文主义”实践群的形成
第二节 学衡派“国际人文主义”译介活动
一 “国际人文主义”译介活动的兴起
二 “国际人文主义”译介活动的展开
第三节 学衡派“国际人文主义”的教学活动
一 “国际人文主义”的课程设置
二 “国际人文主义”的课程内容——以梅光迪、吴宓的课程内容为个案研究
第四节 学衡派“国际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承
第五节 学衡派的异路同向人——梁实秋建构“国际人文主义”的另一新路径
一 白话与文言:梁实秋的“新”与学衡派的“旧”
二 “与《学衡》同宗”:梁实秋的“旧”与新派的“新”
三 “国际人文主义”:“新旧”视阈的突破
四 “国际人文主义”视阈下的儒学现代转型
五 “国际人文主义”实践史的现代隐喻:学衡派与梁实秋的携手之作《白璧德与人文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