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诗性:返回新诗自身的批评
第一章 现代新诗的言说之难
第一节 谁的“现代”?怎样的“诗”?
第二节 一个难题:何为诗
第二章 20世纪初:新诗诗体的确立
第一节 胡适《尝试集》与郭沫若《女神》:符号双轴的开启
第二节 “先锋诗人”俞平伯:“白话诗可惜掉了底下一个字”
第三章 20世纪末:新诗精神重建(上)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诗歌言说的大众文化语境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诗的精神生态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诗歌消解倾向的呈现
第四节 消解中的重构
第四章 21世纪:新诗精神重建(下)
第一节 喧闹、焦虑和遗忘的诗性:21世纪三种诗学论争的考察
第二节 精神重建与“后非非”写作
第三节 公共空间、历史意识与主体重建:以胡丘陵长诗为例
第五章 形式的意味:意象、张力与访谈
第一节 同曲异工:中西意象论比较
第二节 抽丝织锦:绘制现代诗语的张力关系
第三节 作为“新诗文献学”的诗人“访谈”
第六章 诗人的地理根系与诗歌谱系
第一节 衡阳与青海:甘建华地理诗初探
第二节 “重庆书”的精神探险
第三节 陕西新时期诗歌掠影
第七章 诗性言说中的个体(上)
第一节 俞平伯:初期白话诗坛的旁逸斜出
第二节 郭沫若:从《三叶集》看性情人生
第三节 徐志摩:“散叶子上的零碎杂记”
第四节 艾青:诗的建行与个体生命意识
第八章 诗性言说中的个体(下)
第一节 于坚:世界从裂缝里漏下去
第二节 黄葵:不和谐的丰富
第三节 高崎:幻念之思与语言之舞
第四节 庄晓明:打磨一把诗歌的斧子
第五节 沈奇:追寻的骑士、安详的醉兽与精神自传
第六节 洛夫:是“咒”还是“诗”
结语(代)
阐释的限度:“思无邪”新释及其现代诗学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