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道德的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研究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90187
  • 作      者:
    作者:孙长虹|责编:韩国茹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探讨了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合理性、价值和影响。在学理上,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的角度分析了善恶报应思想所蕴含的道德知识与认知、道德与幸福、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自利与利人、自律与他律等伦理学基本问题。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中梳理儒家、道教、佛教、民间信仰中善恶报应思想的内容、价值、特征以及区别和联系;探讨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本体论建构、宗教面向、世俗化形态、意识形态特征,及其在文学作品中传播普及的演进过程。在传统善恶报应思想中,关于道德因果律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相互适应,深刻影响了传统社会的面貌。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善恶报应及其信仰的认识论基础
一 善恶报应中道德及报应规律的真理性
二 善恶报应与直觉
三 善恶报应信仰合乎人的理性
四 善恶报应信仰与情感
五 信念伦理与信仰锁定
六 善恶报应信仰中的“真”与“善”问题
第二章 善恶报应的合理性
一 善恶报应中的因果规律及其伦理蕴涵
二 善恶报应中的利己与利人
三 善恶报应中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四 善恶报应中的公正
五 善恶报应中的道德与幸福
六 善恶报应中的道德权威
七 善恶报应的影响
八 善恶报应面临的质疑
第三章 反馈之美:从系统论的视角看善恶报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善恶报应中的反馈
二 反馈的必要性
三 反馈的重要性
四 奖励的作用
五 惩罚的作用
六 善恶报应反馈与控制论
七 对奖励和惩罚的质疑
第四章 儒家的善恶报应思想
一 儒家的善恶报应内容
二 儒家善恶报应的宗教性
三 道德的宗教
四 优质的信仰
五 儒家报应思想中的人性论
六 儒家善恶报应思想的特点
七 儒家善恶报应思想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道教的善恶报应思想
一 道教中善恶报应的内容
二 道教中的承负观念
三 以儒家道德为基础的道教报应
四 道教中“道”与“术”的关系
五 与儒家善恶报应思想的不同
六 与佛教善恶报应的区别
七 与民间信仰中善恶报应的关系
八 道教善恶报应的特点
第六章 佛教的善恶报应思想
一 佛教中善恶报应的内容
二 佛教报应的儒家道德化
三 佛教修行方式的道德化
四 佛教报应的世俗化
五 佛教善恶报应的特点
六 佛教与民间信仰中的善恶报应
第七章 民间的善恶报应信仰
一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内容
二 鬼神的道德化
三 造神运动与道德神话
四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功利性和世俗性
五 信仰的程度
六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与迷信
七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作用
八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的思维方式
九 民间善恶报应信仰中的问题及回应
第八章 文学作品中的善恶报应思想——以《三言》为例
一 童话般的叙事伦理
二 叙事的世俗性
三 叙事中的教化
四 善恶报应与命运观
五 价值和影响
第九章 大小传统融会下的善恶报应思想——以《阅微草堂笔记》为例
一 善恶报应的道德叙事
二 大小传统的融会
三 可改变的命运
四 传统信仰的大全
五 叙事模式
第十章 善恶报应思想影响下的诗性正义
一 传统文化中的诗性正义
二 诗性正义中的命运观
三 诗性正义下的正剧及悲剧的缺席
四 诗性正义的渊源
五 诗性正义的影响
第十一章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与共同体
一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信仰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的造就
二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道德共同体的成就
三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家庭共同体的巩固
四 传统善恶报应信仰对政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的促进
五 国家政权共同体对善恶报应信仰的引导和管控
六 善恶报应信仰中的集体记忆对共同体的巩固和强化
七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共同体意识及共同体的形成、稳固和发展
第十二章 善恶报应的制度建构
一 我国历史上与善恶报应有关的制度
二 善恶报应制度建构的必要性
三 制度对人的塑造
四 善恶报应制度建构的道德基础
五 制度建构的有效性
六 善恶报应制度的内容
七 其他制度对道德及道德制度建设的促进作用
八 道德制度建构的技术支持
九 制度与自由
十 道德制度中有无真正的道德?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