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06324
  • 作      者:
    潘云鹤,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系统阐述了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特征、主要领域和产业分类,分析了典型发达国家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新动态及趋势。同时,从多个维度,总结了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及发展态势,研究了我国重点城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并指出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重点研究了“十四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提出了面向2035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路线图,以及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相关对策措施和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和范畴
  第一节 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数字创意产业是驾驭数字技术的创意内容业和创意制造业的统称,它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为输入,以经济价值和文化影响为输出的综合产业系统(图 1.1)。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各种使能技术、终端技术及应用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基础技术和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big data)技术、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感知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利用高度的想象力和创意来融合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推动传统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业不断融合、渗透和变革,从而形成新的增长方式和业态模式。在我国,数字创意产业主要涉及设计业、影视与传媒业、数字出版业、动漫游戏业、在线教育、旅游业、人居环境设计业、时尚服饰业、体育健康业、玩具业、文化等产业的数字化,以及上述有关产业的信息装备与软件业。数字创意产业内容涵盖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设计服务等,同时还渗透扩散到其他相关产业部门,在各领域创造新的应用业态。
  图1.1 数字创意产业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其他国家还没有形成统一公认的关于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或定义,相关概念有创意产业、版权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等。各主要发达国家对数字创意产业的理解和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如英国仍以轻量的创意产业为主,美国通过版权来连接整个数字创意产业,日本与韩国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强势。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显然有别于以上国家,真正将科技、文化、创意有机融合、协同发展(表 1.1)。作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数字创意产业正在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但是数字创意产业完善的产业链和稳定的产业结构还有待形成。
  表1.1 各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对比
  第二节 数字创意产业的主要领域
  数字创意产业是以数字创意技术与创新设计为基础支撑,以文化创意、内容生产、版权利用为发展核心,通过融合渗透带动周边产业领域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数字创意产业涉及多个产业,不同的产业在数字创意产业中被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领域,分别为基础支撑领域、核心开发领域和融合渗透领域。这三个领域分别以数字创意技术和创新设计作为基础支撑能力,以文化创意、内容生产和版权利用作为核心开发能力,以科技、设计和文化的深度融合引领周边产业领域发展从而形成融合渗透能力。以上三种能力正在重塑并引领着设计业、影视与传媒业、动漫游戏业、数字出版业、人居环境设计业、文化博物业、时尚服饰业、玩具业、体育健康业、旅游业等产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图 1.2)。
  图1.2 数字创意产业的主要领域
  第三节 数字创意产业的结构特征
  从组成结构来看,数字创意产业形成了一个全连接的三层网络结构(TD+4C+X)。输入层为基础支撑(TD),由技术(technology,即数字创意技术)和设计(design,即创新设计)两个节点组成,提供基础能力输入。中间层为核心内容(4C),由文化(culture)、创意(creativity)、内容(content)和版权(copyright)四个节点组成,是数字创意产业的核心能力,提供可以消费的文化创意内容,并形成版权。输出层为融合渗透(X),由玩具(toy)、体育(gym)和旅游(travel)等多个节点组成,提供新的业态和消费点(图 1.3)。对于数字创意产业来说,数字创意技术和创新设计作为两大基础能力,一方面,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创意内容业和创意制造业;另一方面,借助于数字创意技术和设计的赋能,推动产业不断跨界融合渗透,形成新的内容、业态和模式,呈现出提供新供给、引领新消费的新的强大活力与生机。不仅形成了变现能力强的特点,同时也反哺于创意内容业、创意制造业、创新设计和数字创意技术的发展。
  图1.3 数字创意产业网络全景图
  数字创意技术(T)和创新设计(D)是数字创意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石。创新设计是对设计的综合拓展,涵盖工业设计、材料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程设计、服务业态设计等。它以知识网络时代为背景,以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开放融合、共创分享等为主要特征,为产品、产业的全过程提供系统性服务,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一体,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造市场新需求的核心环节。数字创意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意产业融合的表现形式,为创新设计、影视、媒体、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在数字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支撑,新兴的数字创意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云计算等。其中,新一代人工智能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协同、人机融合、群体智能等新特征,为人类提供认识复杂系统的新思维、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新技术。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影响下,设计服务业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形成了智能优化设计、智能协同设计、与用户交互的智能定制、基于群体智能的 “众创”等智能设计的新内容。
  文化、创意、内容、版权(4C)是数字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也是数字创意产业的主体内容,它既需要创新设计和数字创意技术提供支撑,又不断推动设计和技术的革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用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对其数字化开发力度不够。数字博物馆是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的新型呈现方式,如故宫端门数字博物馆通过运用*新的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头盔、体感捕捉设备等,来增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感。创意内容主要包含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数字视频、数字音乐、互联网广告等内容,是个人和群体创意*为活跃的领域。近年来,数字内容的创作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单一的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PGC)转变为 PGC、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和智能生成内容(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IGC)模式并存。在 UGC方面,如微博、知乎、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都是典型的 UGC平台。IGC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从事智能创作正在崛起,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已开始使用机器人进行新闻创作,阿里巴巴开发的鲁班系统通过机器来设计生成海量的横幅广告。数字出版是数字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数字版权内容分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及赢利模式的不断成熟,使得数字出版行业收入实现了快速增加,远远超越了其他行业。
  第四节 数字创意产业分类
  为准确反映《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2018年 11月,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以下简称《分类》)。《分类》显示,数字创意产业包括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数字文化创意活动、设计服务及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其中,数字文化创意活动还细分为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服务、新型媒体服务、数字文化创意广播电视服务、其他数字文化创意活动,这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表 1.2)。
  表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对数字创意产业的界定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和范畴 1
第一节 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 1
第二节 数字创意产业的主要领域 2
第三节 数字创意产业的结构特征 3
第四节 数字创意产业分类 5
第二章 典型发达国家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动态及趋势 7
第一节 美国 7
第二节 英国 9
第三节 法国 12
第四节 德国 13
第五节 日本 15
第六节 韩国 19
第三章 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动态及趋势 21
第一节 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21
第二节 近年来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成就 36
第三节 重点城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态势 49
第四章 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0
第一节 数字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方面的问题 60
第二节 数字内容创新方面的问题 62
第三节 创新设计发展方面的问题 63
第五章 “十四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65
第一节 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目标 65
第二节 数字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69
第六章 面向2035 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路线图 78
第一节 面向2035 的信息环境及数字创意前景 78
第二节 面向2035 五大体系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路线图 82
第七章 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90
第一节 设立数字创意技术与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90
第二节 加快建设数字创意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90
第三节 培育壮大数字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的平台型企业 91
第四节 培育壮大网红经济,推动数字创意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91
第五节 提高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质量 91
第六节 加快建设数字创意技术与装备服务体系 92
第七节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创意之都 92
参考文献 9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