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主创新政策:作用、机制与网络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681305
  • 作      者:
    杨文明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文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天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英国Warwick大学、美国Kansas大学访问学者。天津行政学会理事,天津市行政决策咨询服务专家,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论坛理事,中国劳动学会、中国行政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地方政府治理、公共政策分析、领导力与组织绩效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自主创新政策:作用、机制与网络》共分六章,首先从理论上区分和分析创新与自主创新等概念,界定了中国语境下的自主创新政策含义,以及自主创新政策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的区别;研究了自主创新政策的类别、范围、特点和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发展历史;考察了美国和欧盟非常大的两个经济体的创新政策发展的各个阶段,用于对比、印照。其次,《自主创新政策:作用、机制与网络》对政策评价的有关理论、方法、工具进行了考察,对创新政策的理论依据、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标准、框架和指标评价方法等进行了全面而多维的比较分析;建立了自主创新政策测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从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结果等不同层面,指出了目前我国自主创新政策存在的问题。再次,《自主创新政策:作用、机制与网络》对自主创新的五大主体进行了行为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并运用博弈理论,研究了地方政府与企业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博弈策略问题。最后,《自主创新政策:作用、机制与网络》研究创新政策网络的特点与作用机制,针对国家高新区的政策网络考察了其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企业嵌入的理论问题,对天津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自主创新政策:作用、机制与网络》:
  在自主创新政策的概念出现之前,我国主流话语把创新政策视同于技术创新政策或科技创新政策。但它们是不同的。技术创新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了影响或者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使之更好地产生对经济的正向影响,而制定的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总称。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缩短技术创新过程中从发明到商业化应用之间的时滞,来加快科学技术成果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王春法,1999)。科技创新政策与技术创新政策的不同,仅仅在于将技术的前端——科学也延伸到了政策的考虑范围。虽然科技创新政策也是面向生产和商业应用的,但科技创新政策的重点作用于创新的来源——科学技术,于是加快科学研究的进展,改善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成为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目标。创新政策则不然,它更关注全程的创新,更关注全系统的创新。就创新的全过程而言,科技创新成果在经济乃至社会中的应用推广显然更为重要;就创新的全系统而言,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的高校、研究机构、中介机构,进一步放大至全部的学校和人才培养机构,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的社会协作体系、国家制度体制、崇尚科学和创新的社会氛围,以及对这一切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的政府和各类权威组织,都属于创新政策的关注范畴和作用范围。从这个意义上,创新政策关注的范围明显更宽广,是从宏观方面引导企业等各种主体进行科技创新、商业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宏观政策。
  2.2.1.3 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本国产业发展而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小宫隆太郎等(1984)认为,产业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就产业间资源配置或基础建设方面制定或采取的政策,涉及重点产业的培育和保护、衰退产业的调整等;二是针对调整产业内部组织结构所采取的政策,如推动企业合并以提高集中度,组织、协调企业调整开工量和投资规模,以及实施中小企业对策等。从这个角度,《自主创新政策:作用、机制与网络》将产业政策视为政府为了纠正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而有意识从供给角度对产业发展和产业协同进行的经济干预。
  在实践中,产业政策也不是一开始就与创新政策有联系的,而是形势发展的要求。美国最初的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都比较零散,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单独制定,相互之间缺乏协调。一方面,美国崇尚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不太注重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虽然也有一些传统产业政策,却面临着工人对于政策引致失业的担心和抵制,使传统产业政策调整的作用效果日趋降低。另一方面,在战后20年的时间里,美国着眼于科技政策的引导,以科技政策服务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发起大型任务导向的计划,重点扶植国防技术的研发。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间商品竞争日益激烈。日本的经济发展一枝独秀,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带来了经济和理念上的冲击。很多学者将日本经济的腾飞和发展归结为日本的产业政策。另外,西方各国在石油危机冲击下,却面临着高能耗或能源带来的经济衰退问题,凯恩斯主义倡导的国家干预思想成为有影响力的经济发展思潮,各国政府开始转变对产业政策的传统认识,开始关注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引导作用,重视用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产业政策成为很多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1970-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经编写其14个成员国有关产业政策的系列研究报告,使产业政策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普遍接受的概念。全球范围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不仅是各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协调和调整,也对各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产生巨大影响,提高了国家对产业政策的重视程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对日本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弗里曼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一书中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描述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中各种机构(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组成的网络系统,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影响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改进和扩散,对一国技术创新的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和福利提高是建立在“知识和创新系统”之上的,在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使用中,由相互作用的元素和关系构成的整体国家系统或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创新体系要从更广泛的范围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协调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动。创新根植于整个国家系统,不再是某个部门的专利(Lundvall,1998)。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阐释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内容

第2章 自主创新政策的由来与发展
2.1 创新与自主创新
2.1.1 创新
2.1.2 自主创新
2.2 创新政策与自主创新政策
2.2.1 创新政策
2.2.2 自主创新政策
2.3 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发展历史
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科技体系草创时期(1949-1977年)
2.3.2 改革开放后科技政策重塑时期(1978-1985年)
2.3.3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时期(1985-1995年)
2.3.4 自主创新政策深化时期(1996-2005年)
2.3.5 全面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时期(2006年至今)
2.4 美国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
2.4.1 农业革命时代的创新政策奠基阶段(1776-1884年)
2.4.2 工业革命繁荣时期(1884-1973年)
2.4.3 新经济形态时期(1974年至今)
2.5 欧盟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
2.5.1 企业创新理论阶段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前)
2.5.2 技术创新理论阶段的政策(20世纪50-80年代)
2.5.3 系统创新理论阶段的政策(20世纪80-90年代)
2.5.4 全面创新理论阶段的政策(21世纪初期至今)

第3章 我国自主创新政策得失评价
3.1 我国自主创新政策:不同的评价方法
3.1.1 自主创新政策评价:概述和作用
3.1.2 自主创新政策评价:不同维度的比较
3.1.3 自主创新政策评价的总结
3.2 自主创新政策绩效评价:基于政策测量
3.2.1 绩效概念梳理
3.2.2 基于政策测量的自主创新政策评价
3.3.3 对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平衡计分卡评价框架
3.3 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得失评价实证
3.3.1 我国自主创新政策随战略目标变化的阶段性演化进程
3.3.2 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积极作用和效应
3.3.3 自主创新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

第4章 自主创新政策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5章 自主创新政策工具与政策网络研究
第6章 高新区自主创新政策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