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宗神秀禅法思想研究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97285
  • 作      者:
    作者:白冰|责编:安芳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北宗神秀禅法思想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禅宗早期发展当中,代表了禅宗思想的主流,被唐代皇室尊为官禅,其禅法思想中的“渐悟修持”甚至影响到了宋明理学。在禅宗史上,北宗神秀禅法常与南宗慧能并提,合称为“南顿北渐”。“北渐”指神秀的渐悟思想,神秀通过“渐悟修持”解决了人性如何与佛性相合一的问题。从宗派融合角度来说,“渐悟修持”与净土的层级也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不觉的杂秽土到究竟觉的纯净土,正是体现了神秀的“渐修”理路。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神秀的活动及历史分析
第一节 神秀生活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神秀生平及相关文献
第三节 神秀的活动
一 东山求学——弘忍门下“东山法门,尽在秀矣”的神秀
二 两京开化——被赞誉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的神秀
三 兴盛北宗——被普寂奉为禅宗六祖的神秀
第四节 神秀和法如的关系分析
第五节 神秀和朝廷合作的动机分析
第二章 神秀禅法思想渊源
第一节 刘宋译《楞伽经》对神秀禅法思想的影响
一 刘宋译《楞伽经》与神秀
二 “如来藏”与“净心”
三 “唯心直进”与“观心离念”
四 “渐净非顿”与“顿超佛地”
五 “净心”同具“涅槃”义与“菩提”义
第二节 求那跋陀罗、达摩、慧可、僧璨对神秀禅法思想的影响
一 求那跋陀罗“诸佛心第一”与神秀“心者万法之根本”
二 达摩的“圣凡同一真性”与神秀的“品均凡圣”
三 慧可的“妄尽而真现”与神秀的“离染显净”
四 僧璨“三昧制心”与神秀“持心戒”
五 求那跋陀罗、达摩、慧可、僧璨与神秀禅法思想的共同点
第三节 道信、弘忍禅法对神秀北宗的影响
一 道信生平
二 道信“求心”与神秀“观心”
三 道信“一行三昧”与神秀“渐悟”的关系
四 道信“安心方便”与神秀“五方便”
五 弘忍生平
六 弘忍“自心”与神秀“净心”
七 弘忍“我所心灭”与神秀“六根清净”
八 道信、弘忍与神秀在禅法上的共同点
第三章 神秀禅法思想之自心缘起论
第一节 自心缘起论——一切诸法唯心所生
一 “缘起”的含义
二 “自心”的含义
第二节 “自心缘起”不同于“真如缘起”
一 “真如缘起”的含义
二 “自心缘起”与“真如缘起”在心性范畴上不同
第三节 “自心缘起”类似于“阿赖耶识缘起”
一 “阿赖耶识缘起”的含义
二 “自心缘起”与“阿赖耶识缘起”同属业感缘起
第四章 神秀禅法思想之渐悟修持论
第一节 “渐悟修持”论——从“不觉”到“究竟觉”
一 渐悟修持论的顿渐观渊源:部派佛教的“顿、渐观”
二 神秀的渐悟修持即是“返本”
第二节 渐悟修持论理论探源:梁译《大乘起信论》的“觉性”思想
一 “自心缘起”到“净心成佛”的中介:“渐悟修持”
二 渐悟修持论的根本范畴:本觉
三 渐悟修持论的次第范畴:始觉
第三节 渐悟修持论与天台宗分证成佛的关系
第五章 神秀禅法思想之净心成佛论
第一节 净心成佛论——心性本来清净
第二节 “净心成佛”理论探源
一 如来藏思想
二 净土思想
第三节 关于“净心成佛”的问题
一 “净心成佛”与涅槃的关系
二 神秀的净、染二心是否对立?
三 从菩提角度如何理解“净心成佛”?
第六章 神秀与慧能的禅法思想比较
第一节 神秀与慧能本体论上的比较
一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判定
二 佛性论:“众生皆有佛性”与“万法在自性”
第二节 神秀与慧能的修持论比较
一 神秀“渐悟”与慧能“顿悟”
二 神秀“持心戒”与慧能“无相戒”
三 神秀“离妄显真”与慧能“即妄显真”
四 神秀“从定发慧”与慧能“定慧不二”
第三节 神秀与慧能的“唯心净土”思想
第四节 关于慧能禅法的一个问题:无念为何又念念相续?
第七章 神秀禅法思想对普寂的影响
第一节 普寂的生平及文献
第二节 以神秀、普寂为代表的北宗禅法
第三节 神秀、普寂系的法嗣传播
第八章 神秀禅法思想与西方哲学的沟通
第一节 以康德“二元”论哲学分析神秀“渐悟修持”思想
一 “二元”论问题的提出:本体与现象不合一
二 神秀的二元论问题:“净心”与“自心”不合
三 神秀对二元论问题的解决:“渐悟修持”论
第二节 从现象学的角度分析神秀禅法的修持思想
一 悬置意义的持心戒
二 本质还原的观空看净
三 先验还原的观心看净
第九章 关于神秀禅法思想的两个问题
第一节 神秀禅法中的“定”与小乘“定”有何区别?
一 印度佛教关于定、禅那、止观、禅定的思想
二 禅定的作用:断除烦恼
三 禅定的过程:见道与修道
四 神秀的禅定:菩萨戒、观空、看心
五 神秀禅定的核心:以“定”悟得“性相不二”
第二节 神秀的“成佛”与竺道生的“成佛”有何区别?
一 部派佛教的成佛思想
二 竺道生的顿悟成佛思想
三 神秀的顿悟成佛论
第十章 神秀禅法思想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宗教市场”角度:“净心成佛”与北宗兴盛
第二节 逻辑理路角度:“渐悟修持”与程朱理学
第三节 宗派融合角度:禅净合一的“唯心净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