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数据征信及智能评估(征信大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技术)(精)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2594666
  • 作      者:
    编者:孙圣力//罗宁//张福浩|责编:陈莉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聚焦于个人层面的信用违约技术研究、风险预警与监控系统的实现,但其中的技术也可以便捷地应用于企业征信。全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述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征信技术。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技术研究,介绍了征信业务中多源、多模态数据的融合方法,以及大数据征信模型的归因分析与解释性研究;第二部分是信用评估技术研究,包括大数据征信场景下时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违约风险评估预警技术,以及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对于信用情况的影响;第三部分聚焦于信用评估系统研发,从全局角度描述了一个信用评估与监控预警系统的实现。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技术研究
第1章 多源多模态征信大数据融合方法
1.1 多模态融合概述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研究现状
1.1.3 研究内容
1.2 多模态融合相关理论技术
1.2.1 众包标注
1.2.2 众包数据的消噪
1.2.3 图像分类
1.2.4 多模态数据融合
1.2.5 协同学习
1.3 基于协同学习技术的决策级融合方法
1.3.1 任务描述
1.3.2 多源同构数据融合方法:CT-MID
1.3.3 CT-MID模块说明
1.3.4 实验分析
1.3.5 方法分析
1.4 基于多模态适配器的特征级融合方法
1.4.1 任务描述
1.4.2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MLP-Adapter
1.4.3 实验结果
1.5 基于协同学习的多源数据融合原型系统
1.5.1 系统组成单元
1.5.2 功能展示
第2章 大数据征信归因分析及模型可解释性研究
2.1 大数据征信分析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现状
2.1.3 问题与挑战
2.1.4 研究内容
2.2 相关理论技术
2.2.1 特征选择方法
2.2.2 因果模型
2.2.3 模型的可解释方法
2.3 归因分析技术研究
2.3.1 归因分析总体流程设计
2.3.2 实验评估:归因分析
2.4 模型可解释性提升技术研究
2.4.1 可解释性提升方法设计
2.4.2 实验一:整体可解释性提升
2.4.3 实验二:个体可解释性提升
2.5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5.1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2.5.2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2.5.3 效果展示
2.5.4 系统测试
第二部分 信用评估技术研究
第3章 基于时序行为分析的信用评估技术
3.1 时序行为信用评估概述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现状
3.1.3 研究内容
3.2 相关理论技术
3.2.1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
3.2.2 图嵌入模型
3.3 数据准备与特征工程
3.3.1 数据准备
3.3.2 数据观察
3.3.3 数据清洗
3.3.4 特征工程
3.4 基于时序行为的征信评估模型设计
3.4.1 模型总体设计
3.4.2 基于Auto-Encoder LSTM模型的交易序列特征编码
3.4.3 基于Node2Vec模型的行为序列特征编码
3.4.4 基于特征融合的用户信用评估模型
3.5 模型验证与原型系统
3.5.1 模型验证
3.5.2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第4章 征信大数据频繁模式与关联规则挖掘
4.1 征信大数据挖掘概述
4.1.1 研究现状
4.1.2 问题描述
4.1.3 研究内容
4.2 相关理论技术
4.2.1 数据融合的相关技术
4.2.2 动态关联规则挖掘的相关技术
4.3 多源征信大数据融合方法
4.3.1 数据融合
4.3.2 数据融合方法
4.3.3 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模型
4.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结构化征信大数据动态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4.4.1 动态关联规则的形式化定义
4.4.2 与静态关联规则的比较
4.4.3 动态关联规则的评价
4.4.4 动态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4.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流式半结构化征信大数据频繁项集挖掘算法
4.5.1 数据流与半结构化数据
4.5.2 树结构模型挖掘的相关定义
4.5.3 两个改进
4.5.4 改进的挖掘算法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1 实验数据
4.6.2 实验结果
第5章 信用风险违约识别与预警技术
5.1 信用风险违约概述
5.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5.1.2 研究现状
5.1.3 研究内容
5.2 相关理论技术
5.2.1 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5.2.2 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技术
5.3 信用风险数据与数据预处理
5.3.1 数据来源
5.3.2 数据信息
5.3.3 缺失值分析
5.3.4 分类变量
5.3.5 连续变量的离散化
5.3.6 异常值处理
5.3.7 领域变量处理
5.4 个人信用风险违约识别与预警模型设计
5.4.1 模型设计分析
5.4.2 组合模型优化
5.4.3 D-S Stacking模型
5.5 模型验证与原型系统
5.5.1 系统业务流程
5.5.2 系统架构设计
5.5.3 原型系统效果评估
第6章 信用环境的区域差异性影响因素
6.1 信用环境的区域差异概述
6.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6.1.2 研究现状
6.1.3 研究内容
6.2 相关理论技术
6.2.1 数据准备
6.2.2 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
6.2.3 XGBoost算法
6.2.4 随机森林
6.2.5 TreeSHAP模型
6.3 基于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的我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模型
6.3.1 我国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