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 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精神是教科书的使命
三 对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刻画是教科书实现价值传承的关键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
二 教科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
三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
四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精神的传承研究
五 已有研究的问题及本研究的方向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价值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价值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对象
一 对象选取
二 分析类目
第六节 分析框架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优秀传统文化
一 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节点
二 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标准
三 优秀传统文化的维度与内容
第二节 道德形象
一 道德
二 道德形象
第三节 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
一 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维度
二 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内容
第四节 教科书与价值传承
一 价值传承
二 教科书与价值传承
第二章 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形象概貌
第一节 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形象结构
第二节 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形象维度
一 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维度划分依据
二 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维度描述
第三节 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形象内容
一 优秀传统文化的个人层面道德内容
二 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层面道德内容
三 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层面道德内容
第四节 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形象特点
一 伦理本位色彩浓郁
二 整体主义价值倾向
三 天人合德的思想观念
四 重视道德的实践功夫
五 道德价值的中庸分寸把握
六 重义轻利的“利己心”规避取向
七 “性善”的人性论主流
八 “保守内求”的自我苛律
第三章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价值传承内容
第一节 教科书中道德形象的内容概况
第二节 教科书中个人层面道德形象的内容分析
一 教科书中个人层面道德形象的延续
二 教科书中个人层面道德形象的新释
三 教科书中个人层面道德形象的超越
第三节 教科书中社会层面道德形象的内容分析
一 教科书中社会层面道德形象的延续
二 教科书中社会层面道德形象的新释
三 教科书中社会层面道德形象的超越
第四节 教科书中国家层面道德形象的内容分析
一 教科书中国家层面道德形象的延续
二 教科书中国家层面道德形象的新释
三 教科书中国家层面道德形象的超越
第四章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价值传承形式
第一节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呈现方式
一 隐性渗透:对传统德育中德目引领教条性的缓和
二 榜样示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道德人格的交织
三 道德叙事:传统文化中一元道德形象的开放性表述
四 活动牵引:从传统权威规训到道德主体的自我心智谋求
第二节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话语表达
一 号召到对话:教科书话语中道德价值引领方式的走向
二 隐喻:从“圣化”的德育到“亲切”的德育
三 惩戒与规劝:古今道德合法性论证的差异
第五章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价值传承特点与归因
第一节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价值传承特点
一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继承
二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超越
第二节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价值传承归因
一 文化的二元特性
二 教科书的文化本质
三 社会发展的推动
四 观念转换的引领
第六章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价值传承关键
第一节 教科书需确立优秀传统道德精神的取舍与转化标准
一 延续:继承传统道德精神的精髓,弘扬优秀价值观
二 新释:挖掘传统道德精神的“潜现代性”,与现代汇通
三 超越:提升传统道德精神的“类后现代性”与未来接轨
第二节 教科书需营造优秀传统道德精神呈现的现代性语境
一 通过开放的德目呈现形式引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二 在德目诠释过程中加深传统与现代的联结
第三节 教科书需把握优秀传统道德精神传承的三组关系
一 让“传统”生发于“现在”以滋养道德文化土壤
二 寻找“道德自由”与“道德价值共识”的辩证统一
三 在尊重“个体道德选择”的基础上引领“超义务”道德
第七章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价值传承展望
第一节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价值传承内容优化
一 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生特征建构优秀传统道德精神体系
二 保障教科书中优秀传统道德精神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三 加强教科书中优秀传统道德精神的合法性建设
第二节
展开